圆明园的各个故事,圆明园的故事简单介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5 01:09:16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观水法石屏、乾隆御题“柳浪闻莺”坊楣、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圆明园37件失而复得的重要石质文物首次集中展示。

158年前的10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大火焚毁。更加令人心痛的是,圆明园珍贵的文化收藏流散世界各地。

近年来,在政府和民间努力下,不少圆明园流失文物成功回归。今年10月18日,正值圆明园罹难158周年纪念日之际,回归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在天心水面正式开展。

圆明园的各个故事,圆明园的故事简单介绍(1)

石狮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12号 回归时间:2010年1月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作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此展首次集中展示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37件重要石质文物。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将作为常设展免费对游人开放。同时,32件文物3D扫描视频将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

此次展出文物,包括2件二级文物和6件三级文物。为确保安全,每件文物外均加装玻璃保护罩。保护罩上贴有标识,注明文物名称、流散地、回归时间、捐赠单位以及文物简介。不少游客驻足留影,触摸这一段“失而复得”的文明遗迹。

展区中央的“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为此展最大展品。该组构件原为绮春园寄情咸畅亭内流杯渠基座,由九石构成,模仿河溪的蜿蜒曲折,在石座上凿出曲折的小水槽,取“曲水流觞”之意境。圆明园罹难后,该组构件流落北京大学,1981年归还。

圆明园的各个故事,圆明园的故事简单介绍(2)

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圆明园供图) 流散地: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回归时间:1981年7月 捐赠单位:北京大学

另一精美文物为“柳浪闻莺”坊楣,坊楣一面刻乾隆御题“柳浪闻莺”四字,另一面刻乾隆御笔“柳浪闻莺”诗:“十景西湖名早传,御园柳浪亦称旃。栗留叽啭无端听,讶似清波门那边”,文字两侧皆雕花卉纹饰。

圆明园的各个故事,圆明园的故事简单介绍(3)

“柳浪闻莺”石坊额 流散地: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回归时间:1977年10月 捐赠单位:北京大学

1977年,北大朗润园岛上西北角出土刻有“柳浪闻莺”字样坊楣,坊楣背面亦刻有乾隆御制诗《柳浪闻莺》。牌坊其他构件一时却并未发现,故确认此坊楣为圆明园中仿西湖十景的“柳浪闻莺”。此坊楣后被北大捐赠给圆明园,成为国内第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散文物之一。2012年,朗润园附近施工时“柳浪闻莺”坊柱被挖出。至今仍矗立在北大鸣鹤园中红湖东岸。

除天心水面,圆明园展览馆、西洋楼遗址区内还展有一对石鱼、5块观水法石屏和两件方塔形石构件、一组谐奇趣喷水池等回归的流散文物。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又从一亩园、树村、功德寺等拆迁区回收砖、石文物8万余件,还收到热心市民捐赠的带有“圆明园”戳记的城砖,在圆明园西部景区形成壮观的“文物长城”。

今年4月,从民盟中央回归的两件流散文物—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刻将请专家进行修复,两件文物复制品也在天心水面展出。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多次运用法律和外交手段,在国际公约框架下,通过国际合作,成功索回流失海外文物。国内外有关人士也以各种形式积极追索和促成流失文物回归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