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肉干的家常做法,干海螺肉的做法大全家常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5 01:15:34

黄巨引,湛江东海岛人。深圳市创新利达五金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海岛牛牯湾生态养殖基地总经理。

年初,本报记者跟随佛山驻湛江工作组和扶贫驻村干部到东海岛民安镇西湾村,看精准扶贫项目进展实效。那天,适逢雨后,风清气爽,海堤外一望无垠的大海上,微波逐浪。正凝神之际,眼前突然展现出一片开阔的养殖基地,一套套净水器装置机械矗立,各个养殖区域,整齐划一,规范有序。一片片葱郁红树林下,肥沃的泥地里,正蹒跚着各种小生物……一卷天蓝水澈,风轻云淡的画面就这么徐徐展现在眼前。远远的那一头,一网银光撒下去,不久提上来已是满网欢蹦乱跳的鱼虾。那几个忙着捣鼓鱼获的人当中,最起劲的人,就是黄巨引。他每次从深圳回来,都是直接把名车开进满土飞扬的土道间,停下来就立即“下水”。不管和谁一照脸,他那晒得黝黑的脸庞,总是一脸阳光的笑。

“4000亩,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为了这片‘渔耕’,深圳的公司都放手让别人打理了。我自己都想不到,就为了一个梦想,蚂蚁搬家5年,还收不了手了。现在每月给村里的员工发放工资,要比发放深圳公司职员的更迫切。这些年,努力为家乡做成一件事,所有外出创业‘造血’,似乎都是为了今天这个项目的‘输血’。”7月15日,接受“丹丹有约”专栏采访时,黄巨引像大男孩一般,摸着头有点自我解嘲。

深圳第一批“开荒牛 情牵故乡海味30载

记者:您在深圳经营的行业和在业界产生的影响力,足可从规模或资本融合等方面再做长足发展的谋略,但您却选择了在这个时候把重心移交回家乡,做了一件对您来说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为什么?

黄巨引:说出来你们或许不相信。我回来折腾这件事情,初衷就是能随时随地吃上家乡的海味。唯一想不到的是,越折腾越收不了手,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5年了,我基本已经把重心转移到了这件事情上。前后投资了超过5000万元,对于力求完美的我来说,未来还在不断地完善。

我1986年到深圳创业,现在主营五金销售和iPhone手机电镀表面工艺加工,年产值一亿元左右吧!前期也做过手表玻璃加工厂,当年做手表玻璃加工的时候,比今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 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周群飞还要早。业界影响力虽然不大,但专业水平还是具备工匠水准的。

从一个高科技行业转到“渔耕”领域,在很多人印象中,基本是认为从工业文明到刀耕火种了,是退步了,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

记者:您打算怎么打造这片“渔耕”基地?一腔情怀也得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您有什么样的蓝图?

黄巨引:我的家乡西湾村,之前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叫“牛牯湾”。我给自己的“渔耕”基地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牛牯湾生态养殖基地”。这个地方,对于已在深圳创业30多年的我来说,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小时候光着腚海里游泳,红树林里捉螃蜞,挖泥丁,满满的童年快乐时光,不过,最让我难忘的味道还是家乡的海鲜味。直接从海里打捞上来的杂鱼汤,只放一点点盐,就非常鲜美可口了。我曾无数次这样和我的合作伙伴或朋友介绍来自家乡的海鲜味,他们都将信将疑,直到有一次家里人把一袋海鲜干货寄上来,我在深圳家做了一道鲜萝卜仓鱼煲,然后呼朋唤友品尝,最后他们连汁都喝光!

自从“牛牯湾生态养殖基地”于2016年入选为湛江市扶贫就业发展基地,我就知道责任如箭在弦,情怀驱动变成了责任担当。我的“蓝图”有四个步骤:在扩规改造上,逐渐加快升级步伐;在基地建设上,形成产业发展模式;科技创新上,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再就是质量监管上,不断提升品牌效益。

多年以后,当我重新回顾过去,发现往往是一件不经意的事,只要它触及了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你总有一天得为它付出努力与代价的。

庆幸的是,我非常乐意!

成事,才是不忘初心的最大情怀

记者:相对您创业来说,今天您在做的这个算不算是事业?如若不是,您又是如何定义它的?

黄巨引:说起创业的艰难岁月,眼前还是历历在目。当年刚起步时,三房一厅的小公司,一间房住人,一间房放设备,一间是设计室,还有一间是会客厅。发展到如今是过万平方米的厂房了。这一路走来,真可谓冷暖自知,经过数十年的艰辛拼搏,如今也有一定的实力基础,但如果要相比较选择,即使是重新开始,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牛牯湾“渔耕”。潜意识里,深圳在运营公司的“造血”功能,都是为了给今天这片“渔耕”“输血”而做准备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不承认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看。它更多是我用尽绣花功夫描摹的一块精美画布。既是我的情怀寄托,也承载了家乡人更多的期盼,当然,如今也承载了沉甸甸的重任。

记者:您提及的沉甸甸的重任具体指什么?“牛牯湾生态养殖基地”究竟承载了您什么理念?

黄巨引:这份沉甸甸的重任,是因为有了新的担责。我这个项目担当起了精准扶贫龙头企业的重任。还没有完全进入正轨情况下,这里每月能解决100多人次的就业问题,特别是优先解决贫困户就业。2017年为西湾村创造了超过100万元的劳动力价值。如果“牛牯湾生态养殖基地”完全实现生态养殖、生态加工、生态旅游“三步曲”,保守估计也能解决100多个劳动人口(贫困户优先)的劳动就业问题。

要说理念,我正运用企业管理模块逐步打造这个蓝图。除了生态立体养殖,在生态旅游区域上,会规划500亩打造湛江高级别生态旅游风景区。我自建专业养殖团队,其中水产养殖博士2名,专注生态养殖技术,还有100多个养殖精英,自有研究人员20人。在海水鱼、虾繁育养殖技术领域拥有国际先进水平及核心技术。目前正在与多个国内外高端养殖研院所进行紧密合作。

记者:目前产量如何?主要销售渠道都有哪些?

黄巨引:现每年可生产出虾类300万斤,鱼类100万斤;加工方面,淡晒金鲳鱼干产量100万斤,南美白虾干产量30万斤,海螺肉干产量10万斤,大斑节虾、明虾极速冻每年10万斤左右。今年5月18日,牛牯湾生态海产品已在线上大型网络平台对外销售,如阿里巴巴、天猫、京东等。

西湾村是湛江市有名的泥丁原产地,这里的泥丁肥美甜脆,营养丰富。天然的泥丁一直都在本地直接消化了。我现在打算规划700亩专业养殖泥丁,泥丁产出时可以优先让贫困户参与劳动(挖出,清洗,加工等)。模式稳定下来后,贫困户持续增收就不成问题了。

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条路走到底

记者:从最初怀念的乡味,到乡情,再到肩负着脱贫攻坚责任,接下来还要助力乡村振兴营造地方品牌的担当,这个方向越来越明确,当初您可是没这么想过的吧?

黄巨引:说实在的,没想过。但现在不得不去深想,精细地去想。社会责任感让人更有动力,再说是为了自己家乡的发展,我更要坚定地走下去。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带动很重要,合作发力更重要。唯有这样,才能带动产业兴旺,实现真的乡村振兴。“仓廪实而知礼节”,生我养我的家乡,只有物质和精神富足了,才能营造更好的乡村文明。

从一个专业的行业跨度到另一个全新的领域,致力深耕,除了要科学运用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得紧跟时代步伐,拥抱高科技。科学的生态养殖,快捷的电商销售,研发团队,未来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等,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虽然过程也有不少曲折,甚至也有拦路虎。但我深知我骨子里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认定一条路走到底。大学,我是读英语专业出来的,你或许想象不到我中学的英语成绩可是班里倒数的那个。只要认准,用心,专注,人的潜能总会有爆发力的。我清楚地记得1989年,我和来自全国的十几位英语专才翻译一本《国际贸易商品分类》工具书,全书800页,第一个星期后十几个人剩下6个人,第二个星期过后剩下1个人,那就是我。他们全跑光了,我一个人啃着这本厚厚的工具书,最终全部翻译出来。毅力和耐力我是不缺的。

既然认准了,那就坚持走下去。一条路走到底,不说什么成功,将来肯定会有不坏的结果等着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