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老元乡龙潭村委会立界自然村活动广场
本报记者 杨艳鹏 文/图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施甸县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从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积极推动脱贫攻坚由政府主导向群众主体、由“输血”向“造血”、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建设美丽家园。
干不干,群众说了算
眼下的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龙潭村委会立界自然村,幸福地生活着26户人家,人勤村美好图景,令人生羡。可谁曾想,木老元乡的扶贫项目实施之初,虽然扶贫政策好、力度大,但是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项目推进十分被动。
“搬是搬呢钱是没有,你们和上面再反映一下,多补点。”“是不是这个房子还要出钱啊?”“我们家房子烂了,你们帮忙反映一下”……
时任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党委*的王冰凌清楚地记得,刚开始做群众工作,群众有的不让开挖道路,有的不给征收土地,有的不愿发展产业,有的不愿外出务工,还有的不让孩子上学……
为从根本上解决脱贫攻坚中“干部着急、群众不慌”的被动局面,木老元乡立足乡情、贫情,坚持“还权于民”,提出五个“群众说了算”,布朗族群众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
“我们村是全乡第一个美丽乡村的试点,五个‘群众说了算’让我们小组26户人家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大家主动让出耕地、砍掉核桃树、拆掉了猪圈。”龙潭村立界自然村小组长朱有北说,立界村率先做通了群众工作,得到了美丽乡村的试点机会。
围绕村民活动广场建设,木老元乡通过召开群众会听意见,让群众知晓需要自筹一部分资金、拆除私搭乱建的一些违章建筑、让出部分土地,坚持村民小组决议的原则,到底干不干,由群众说了算。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施甸县积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
干什么,群众说了算
要按期脱贫、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关键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木老元乡以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为重点,涉及“七改三清一建”工作如何开展,由群众说了算,形成集体决议并向村党总支提出申请,由村党总支牵头,项目指挥部、理事会、驻场技术人员进行实地丈量和规划。
作为全乡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立界村,制定了“村民决议申请制度”。“村民决议申请”由理事会主持,理事会成员由村里威望高的党员、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致富带头人组成。
在“村民决议申请制度”规定中记者注意到,公用道路、活动场所、停车场占用到村民的土地、树苗的怎么办,拆除危旧房群众工作如何做,道路扩多宽,房屋风格如何统一,圈、厕如何改,活动场所建哪里,如何建及怎么建,是统一招标施工队还是农户自建资金补助到户等系列问题,“村民决议申请制度”都标注相应的申请程序。
“‘村民决议申请’制度实施后,一开始有抵触的群众没了意见,还个个举手支持建设美丽家园。”理事会成员朱有全说。
怎么干,群众说了算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布朗人勇敢地向贫困宣战,破解了难题,跨越了障碍,闯出了一片生存发展的新天地。
“这是我们小组29户人家参与修建的公路,政府把修路的自主权交给了我们。”龙潭村麻场小组组长杨连育指着家门口公路说,政府补助的资金只够路面浇灌,而一些路段因为地势原因需要砌挡墙。
资金不足怎么办?作为理事长、小组长,杨连育带着大家召开会议,商量对策,最后大家表示,宁愿自掏腰包也要把路修通。最后,29户人家每家出资2500元,在修建的700多米路段支砌了200多米挡墙。
在活动场所、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木老元乡坚持村民小组决议提出申请,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程序实施。
房屋改造、绿化、村庄卫生维护等,由理事会召开群众会商议,以自然村为主体,或是统一找施工队实施,或农户按规划自己干,由理事会和村级监督实施,具体如何干让群众自己商议决定。
此外,在产业发展方面,大力发展务工第一产业,依托产业致富能人发展特色产业,组织群众共同商议,以群众为主体进行合作社精细管理。
解纠纷,群众说了算
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最根本、最稳定、最强大的力量。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最终要靠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刚刚实施项目时,立界村朱有东家刚刚在屋顶搭起了铁皮。为了项目要求的风貌统一,理事会多次到他家做工作,最后朱有东拆掉了铁皮,换成了青色的瓷瓦。
建设活动场所需要占到朱有碧家的两分地和几棵核桃树,不管理事会如何做工作,朱有碧就是不同意。在外打工的儿子得知此事后,在电话里跟他说:“建了停车场,家家有车可以停,这点利益我们都不肯让,到时候我们停车好意思吗?”听了儿子的话,朱有碧砍掉了核桃树,让出了地。
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木老元乡涉及占用土地、农用房和危旧房拆除等均没有补偿款,通过村党总支牵头,依托项目理事会召开群众会议商议化解,变“要我实施”为“我要实施”。
通过倡议号召,新修一条10.8公里的道路,群众主动让出300多亩土地,从施甸到卡斯35公里公路扩建,群众主动让出1000多亩山林土地。
据悉,木老元乡所有活动场所建设都选在核心位置,在建设中群众自发拆除村庄内的两违建筑24000多平方米,家家户户改厕、改圈,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蔬菜和果木,全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何管,群众说了算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没有群众的内生动力就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伟大力量,更不能凝聚稳定脱贫的长期力量。
“26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5天打扫一次活动场所卫生。村里道路分段到户,每户人家负责10米左右的道路清洁任务。”朱有北说,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决定,项目建后如何管理由群众说了算。
与此同时,村庄绿化实行“三包”政策,按责任区域包保到户,农户包种植、包成活、包管理。卫生维护实行农户“三包”,农户包区域(实名制)、包清扫、包维护,最终形成村规民约,农户自觉遵照执行。
木老元乡提出五个“群众说了算”以来,布朗族群众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当地村民先后主动让出土地300多亩、山林1000多亩;每年考上大学的人数较2014年翻了10倍。如今,全乡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1.51%降为0.63%。
“群众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有将群众愿意干和必须干有效结合起来,把‘主权’交还群众‘让群众说了算’,并形成行之有效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才能真正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施甸县委*施继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