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多伦多猛龙夺冠游行)
2010年,我进入了上海师范大学广告系。我学习成绩还可以,不过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社团活动,以提升能力。
我担任过班里的副班长、学院的学生会干事,还竞选过干部、组织过迎新晚会、节目表演、参加辩论。其中辩论是我的强项,也为之后的工作锦上添花。
转眼到了大二,生活还是一地鸡毛,心中便有了紧迫感。自从父母分居两地之后,他们的关系变得紧张,为经济等问题经常吵架。
都说穷人不敢生病,母亲有一次生病住院开刀,花了不少钱。父亲回来后,工作地方又离家远,相互难以照应。那时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赚钱,不想让父母再这么穷下去。
有句古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从高中时起,青春痘就一直是我的阴影。那时我谈了个女朋友,她没嫌弃我,我就十分珍惜,处处迁就她,最后导致我在这段感情里有点卑微。
(加拿大秋天的枫叶)
大三,我女朋友父母决定让她留学加拿大。出国,在我们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我却在这段感情的驱使下,办成了签证,说服了父母帮我凑钱,最终带着20万出了国。
那时上海出国留学的人很多。在大二时,我的室友跟我说他要去美国,我觉得这事离我很遥远。我家条件拮据,母亲一直身体不好都没钱看病,我因专业课学习需要台电脑,也拖到开学一个月后才买。
当时我也正好在一家加拿大人开的餐馆打工,那老板跟我聊了很多有关加拿大的事。比如加拿大的风土人情、地大物博,很多很多和国内不一样的地方。
我的想法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也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长长见识。对留学政策深入研究后,我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机会。想想自己的家庭,毕业之后想要在上海买房,结婚生子,同样很困难。
虽然出国也并非易事,自己何不去试试呢?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考雅思、办签证,可是没想到竟也办成了。
(多伦多的唐人街)
我一边考雅思一边操办出国签证。那时办签证,很多人是花3至5万元给中介办,可是对我来说费用实在太高,全程自己研究自己申请。
一开始,父母完全没想到我会提这个要求,但我极力告知母亲这是条好的出路。母亲当时也听过周边很多人出国的消息,并且我有伴一同前行,她也就稍微放心。
我那20万的学费和生活费,是母亲找亲朋好友凑足的。父亲一直不肯,他不想借贷也不想我离得远,阴沉着脸和我大吵了一顿,但他也没其他办法。
22岁,我就这样结束了国内大学生活,从此踏上了异国他乡的独立生活。
出国前,我不是很恐惧,因为我自初三开始一直偏向于一个人做很多事情。对未来更多的是憧憬和迎接新的挑战的勇气。
(多伦多的市政厅)
2013年9月来到加拿大,遇到第一个问题是语言,学过的英语与实际大不同。在我刚到加拿大的第三天,我就迷路了,坐车坐反了方向。幸亏随身带着朋友不要的ipod有缓存地图,在晚上12点终于歪打正着地找到了回家的路。
后来,我摸到门道,其实提高英语有诀窍,就是硬说。在全是英语的环境里,别人知道你是外国人。单词不会,别人会慢下来听你说,会帮你总结,这样说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了。
20万人民币也就是4万加币,交完第一年的学费之后,我身上的钱就所剩无几。未来的生活和之后的学费,我要靠自己去赚。我租了最便宜的房,到加拿大的第三个月就开始打工,每天过得像打仗,还有点担心害怕。
当地不让拿学生签证的人打全职工,于是我只能打黑工。在中餐厅端盘子,收拾餐桌。每周一至周五,白天上学,晚上七点开始打工至深夜。
回来太晚了还冒生命危险。有次回家路上漆黑一片,一个酒鬼一路抓着我让我听他说故事,幸好我瞅准机会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