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太太的100天风儿结局,做我太太100天美云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5 02:38:04

1月23日,姚策由北海转往杭州接受治疗。新京报记者 张惠兰 摄

自从母子间出现裂痕,许敏对姚策的照料、陪伴日益减少。

2020年4月底姚策到上海治疗时,许敏夫妇即便要上班,也会先行联系好专家把姚策送过去,再由杜新枝夫妇接手照顾。到了2020年10月中旬,姚策转到杭州就医后,两个多月中许敏夫妇只探望过一次。

许敏对此的解释为,此前28年的骨肉分离太过残忍,“我们想留更多的时间给他的亲生父母。”

但姚策身边的人看得出,他依旧在乎这个母亲。熊磊说,去年11月底姚策拉黑许敏前,他的激动和哭泣大多源于两人的争吵。如今,熊磊偶尔发几句针对许敏的牢*,姚策也会打断她:“你对妈不要有那种抵触心理,可以吗?”

杜新枝可以体会,28年的朝夕相处无法轻易替代,在姚策最受煎熬的时候,他对许敏的爱的需求超过自己。

钱财之争

母子间的理解、陪伴退却后,钱财的盘算尤为刺眼。

在熊磊看来,最直观的是姚策治疗费用的变化。发现错抱前,许敏夫妇为姚策治疗肝癌花费近20万元,其中约10万元来自许敏夫妇单位的捐款。发现错抱后,许敏夫妇再没为他的治疗花过钱。

许敏将这种变化解释为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之前为了给姚策治病到处借钱,如今每个月还要偿还近2万元的债务。

事实上,姚策也说不想拖累两个家庭,因而积极寻求募捐、诉讼等途径解决高额医疗费。据杜新枝估算,截至2021年1月,姚策治病至少花了七八十万。其中的大头来自募捐平台,以及淮河医院先行支付的赔偿款。

向淮河医院索赔的款项分配,成为另一个争议点。

2020年7月姚策、杜新枝夫妇起诉淮河医院前,代理律师曾为此询问过两个家庭。杜新枝说,姚策事先打了招呼,要她让着许敏,所以她主动提出自家四、许家六。但许敏张口时要求二八分配,“(如果赔偿100万,她家)少于80万不谈。”

因为协商不成,许敏退出了那次诉讼。但她自称退出原因是“和对方诉求不同”。由于起诉时姚策索赔的治疗费中包含了许敏夫妇早年间的花费,他们的退出,为后续双方家庭的诉求纠纷埋下了引线。

2020年9月案件一审开庭时,以证人身份出庭的许敏夫妇突然要求拿回自己支付的部分医疗票据,称打算未来另行起诉。不过一审法院审理期间,许敏放弃了这一主张,直到2021年1月姚策等人的官司二审开庭前,许敏再度要求由自己来主张姚策儿时治疗乙肝的费用,共计30余万元。

为了配合许敏的主张,当时刚从北海出院的姚策和杜新枝夫妇一起草拟了放弃主张的说明。姚策、杜新枝夫妇诉淮河医院案二审开庭时,他们在医疗费上的索赔金额从90多万降到了60多万。

做我太太的100天风儿结局,做我太太100天美云结局(9)

1月26日姚策、杜新枝夫妇诉淮河医院案二审开庭,杜新枝说到姚策的病情时流下了眼泪。新京报记者 张惠兰 摄

这种在金钱方面的泾渭分明,在涉及房产归属时达到高潮。

此前,双方父母都为各自的养子购置了房产:九江的房子在姚策名下,99平方米,地段好,还有十几万房贷没还;驻马店的房子产权归属于杜新枝夫妇,136平方米,房贷还清,由郭威一家居住。

“错换人生”一事曝光后,一直有网友鼓动姚策、郭威各回各家,房子也应该换过来。但两人都不愿到对方的城市居住,房产归属也希望保持现状。

杜新枝和熊磊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姚策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许敏都不同意。而每次询问许敏的意见,许敏又不肯说明白。在婆媳二人的理解中,从许敏此前在网友面前的发声来看,许敏实际是想要回九江的房子。

但许敏并不认同对方的说法,她多次强调,她和丈夫从没在姚策面前提过要回九江的房产。她也否认接到过姚策的房产解决方案,“我们都没听说过。”

如果不是为了房子,2021年1月初,姚策与许敏的战争不会爆发。而姚策表态将要归还九江的房产后,许敏并未拒绝。“既然要还给我们,各是各家也很好,省得扯皮。”

在杜新枝眼中,许敏想留下九江的房子,实际是想留住郭威——她希望郭威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生活。而郭威住在哪边的房子里,哪边的父母就对这个儿子掌握了话语权。

不确定的未来

2021年1月17日,姚策因为消化道出血再次被送到医院抢救。那天北海突然降温,急救室没关门,冷风呼呼地灌进来。杜新枝怕姚策冷,把一只手抚在他的肩膀上,徒劳地为他挡着风。

病床上的姚策闭着眼,皮肤又细又白,杜新枝看着他,像在看一个初生的婴儿。她很想挨过去亲亲他的脸,又怕他突然醒了难为情,犹豫了几分钟,终究没有鼓足勇气。“就觉得28年了,这儿子我没抱过。要是在我跟前,会是不一样的人生吧?”

提起姚策的病情,向来语气坚定、不肯退让的许敏也模糊了双眼,泪水灌进口罩。“我真的不能看,我受不了他这个样子。没有任何人能体会我和姚策的感情,没人能代替我们俩的母子情。”

做我太太的100天风儿结局,做我太太100天美云结局(10)

2月21日,郭希宽在杭州某医院病房内照顾姚策。新京报记者 张惠兰 摄

包括两位母亲在内,几乎所有人都对姚策可能离世这一事实心照不宣,姚策也为将来做好了打算:如果他不在了,儿子楷楷会跟随熊磊在江西生活,杜新枝夫妇可以过去探望,孩子也可以到驻马店陪伴爷爷奶奶。

而一旦姚策离去,郭威将成为两个家庭唯一的儿子。郭威在哪个城市生活、与哪对父母更为亲近,成了两个家庭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杜新枝夫妇陪伴姚策的日子里,许敏夫妇常到河南看望郭威和孙子孙女。2021年1月28日,许敏夫妇正在驻马店的郭威家,客厅茶几上摆满了他们带来的零食,孙女悦悦丢了一件新玩具,老两口正翻箱倒柜地寻找。

早在两家认亲后不久,许敏夫妇就给孙子孙女取好了新名字,姓也从“郭”换成了“姚”。虽然孩子户口本上的姓名没改,但对内对外,许敏夫妇都会呼唤孙子孙女的新名字。

杜新枝后来听说,这两个新名字是许敏夫妇早就想好的,原本打算留给姚策、熊磊的二胎孩子。

做我太太的100天风儿结局,做我太太100天美云结局(11)

1月30日,许敏(右一)在驻马店陪伴孙子孙女。新京报记者 张惠兰 摄

除了孩子的名字,大人称呼也有改变。一次,杜新枝夫妇陪姚策到上海治病回来,孙女突然改口叫杜新枝“杜奶奶”。郭希宽听了很不高兴,“谁说的?怎么这样叫?”孙女趴到杜新枝耳边,“许奶奶说了,你是假奶奶,她是真奶奶。”

尽管郭威多次表态不会离开驻马店,但经历了许多波折,杜新枝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未来如果姚策离开,她和丈夫会住进养老院。

对于郭威,关心与爱是杜新枝28年来的习惯。陪伴姚策在北海疗养时,她到海边散步,会想到第一次看见大海是和郭威一起去三亚旅行;在早餐店吃饭,她想到郭威爱喝胡辣汤,在驻马店时每天早上都要给他捎带一碗;北海盛产海鲜,郭威嘴馋,她和丈夫挑了一筐给儿子空运过去,光运费就花了119元……

在北海的某一天,杜新枝哄着姚策的儿子楷楷睡觉,唱起当年哄郭威时学的摇篮曲,曲调悠扬。“风儿轻,月儿明,树叶遮窗棂……”没唱几句,杜新枝已经泪眼婆娑,“就觉得人生的变故怎么那么难以琢磨?”

做我太太的100天风儿结局,做我太太100天美云结局(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