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吃过沙县小吃(上海少说也有500家店),但是我们未必在福建的沙县吃过正宗的沙县小吃。
金秋十月,我和朋友来到福建沙县的沙县小吃城。这是个规模极其宏大的城,层层叠叠,城内的小吃店竟然有几十家。走进城楼的门洞,我们便在道旁一家小吃店落座。
沙县朋友小何告诉我:沙县小吃有150多种,您可以随便挑选几样吃,不可能都品尝。我点点头,满有把握地点道:“我要一个养颜乌鸡炖汤,还要两笼柳叶蒸饺,再来一碗炸酱面……”
小何立刻打断道:“没有没有,你点的这些沙县小吃里都没有!”我诧异:“怎么会没有?我在上海的沙县小吃店里吃了起码有三五年了,它们是沙县的特色嘛!”小何摇头:“沙县小吃有瓦罐汤,有芋饺,有拌面和线面,就是没有你点的什么‘柳叶蒸饺’‘乌鸡炖汤’,更没有北方的炸酱面。”我一脸茫然:这就奇了怪了,没有?小何说:“沙县小吃用蒸、煮、炸、烤、腌等烹饪方法,还是我帮你点吧,都灰(非)常好吃,扁肉、烧麦、喜粿……”
我暗暗思忖:哦,这种“异地发挥”的现象其实在我国并不罕见,很多城市推出“上海小吃”烤肉肠。而事实是上海人不吃什么烤肉肠,它也不是上海的“名小吃”;很多城市在做“老香港蛋糕”,其实,无论老香港新香港都不做那种非常大非常粗糙的蛋糕……沙县小吃到了上海,也许“与时俱进”了,或者说“变种”了。上海早就有锅贴和水饺,沙县人便“创造”了一种新沙县小吃,叫做柳叶蒸饺;上海早就有油豆腐粉丝汤和番茄蛋汤,沙县人就“创造”了乌鸡炖汤,那汤6块钱一罐,实在是便宜,深受食客喜欢。
沙县有很多民间传说的。据说很古的时候沙县闹了一场水灾,大部分人被淹死了,沙县一派荒凉。皇帝惊闻此事,就让年满25岁的宫女都“下放”到沙县。从此,荒芜的沙县慢慢人丁兴旺。除此之外,宫女们还带来了两个好处:她们在皇宫里见过和制作过几百种小吃小点,于是不知不觉把宫中小吃移到了沙县;还有,宫女当然比一般农妇长得美,她们的下一代自然也漂亮,尤其是姑娘。所以当地列了一个排行榜:“一沙(沙县)、二尤(尤溪)、三清流(清流县)”,就是说沙县人比其他县的人都漂亮英俊。
我问小何:“你们沙县的沙县小吃真便宜啊?扁肉只有6元,烧麦只有5块,春卷只有3块,香酥芋饼也只有3元。”小何笑了:“没错,它们到了上海,价格就要翻一倍啦。”
我指着小吃城的周围:“我说一句话你不要生气,沙县小吃城看起来有些冷落,十家饭店八家空。”小何回答:“沙县总共28万人,但是在全国开了8万家小吃店,那就是走了8万人,如果妻子一起去的话,就是走了16万人,怎么不冷落呢?人口还剩一半都不到。等我结了婚,也要跟着丈夫到外地开沙县小吃店去,也要装修朴素,也要价格低廉!”
沙县付出的这个代价是巨大的,用自己的冷落换取全国小吃界的热闹;沙县付出的这个代价也是辉煌的,如今,沙县小吃已经被网友称为“中国第九大菜系”!
从沙县回到上海,查一查资料,原来沙县的各姓居民,绝大多数是河南、河北、山西、安徽人的后裔,他们要外出打工和当老板,也许是寻根,是乡愁呢。(童孟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