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网友回忆,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穿的衣服是妈妈用缝纫机做出来的,不会做的会到裁缝店找师傅做。那时候一台家用缝纫机价格约在100元,“那可是一大笔钱,我爸上班月薪才10元,能买得起缝纫机的都是有钱人”。作为必备品,缝纫机还荣登了当时结婚流行的“大三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
时代发展,生活用品琳琅满目,人们过上了好日子,在网上、线下店随时能买到新衣服,离“缝缝补补”的日子渐行渐远。但在国外,家用缝纫机普及率依然高。网友分析,日本女性就业率低,从事家务劳动,家用缝纫机一直畅销。在日本、欧美等国家甚至有缝纫机手工课程,根据小学、初中、高中,设置相应的课程难度,教授技能。
在一些缝纫机从业者看来,中国的家用缝纫机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它被改造成迷你型的家用缝纫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成了现代人的省钱神器,还是解压神器,在网上,大家乐此不疲地晒自己的手作。
郭丽感受到,今年中国整个迷你缝纫机市场也在升温。销量高的网店,一个月能卖出500多个手持缝纫机。甚至有海外买家来店里下单。
不过她还是会提醒缝友们不要冲动消费:缝纫机不是万能的,几十元的产品毕竟和专业的缝纫机不一样,可以当作玩具,缝制一些小物件,但它不能解决所有衣服的问题,也不能靠它做成衣,因为在功能上有局限性,比如凉快面料的裤子就不好做;弹性特别大的面料、纱布面料也不好做;对于丝绸类的面料,技术不好的也不建议使用。
但这不影响手作带来快乐,郭丽开这个小店只是一份业余的爱好,一年下来,她虽然没算过到底赚了多少钱,但知道“肯定是赚钱的”,生活相对多了一份保障。
每收获一个新作品,就能解锁一项新技能。评论区有宝妈分享,把自己不穿的连衣裙改成了宝宝穿的小裙子,时髦感十足。看着一件件大作,她也翻出了自己的衣服,加入“时尚爆改”的队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