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这三首诗分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还有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以及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这三首古诗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孩子们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我们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去诗中感受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吧;让我们去诗中观赏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吧;让我们去诗中月夜遥望千里洞庭,感受。湖光山色尽收在眼底吧。
大家一起跟随读老师的脚步,学习这三首古诗。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明确了本课的目标,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三首古诗吧。
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洌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教材分析
语文书74页、75页这三首古诗,我们分开来看,首先看第1首《望天门山》,诗中描绘的是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诗中一个“望”字统领下文,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就好像展现在眼前一样。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前两句是写景,分别写了晴天时和雨天时西湖的样子。
是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相互照应,用绝色的美人来比喻西湖。可能在作者的眼里,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妆还是盛装打扮,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非常的美,美不胜收。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地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诗歌也是从一个“望”字入手,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之美。
三、古诗的学习
1.古诗《望天门山》
同学们理解一首古诗,首先熟读这首诗,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翻译。
注释中“天门山”指的是今天的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天的芜湖市,西梁山在今天的马鞍山,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楚江”指的是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土地,所以称为楚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