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Nick Hall
导语:“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这句广为流传的诗生动地描绘出了草原壮阔之美和牧民自然洒脱的生活。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草地像“皮肤”一样呵护着地球上的生命。然而,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利用致使全球草地面积萎缩、质量下降,严重威胁着草地健康和人类福祉。本期解锁自然的力量系列长文将带你重新认识草地,并将重点解读:如何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恢复草地健康。
草地: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草地主要是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及牧草和其他多种生物产品,是多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任继周, 2008)。草地覆盖了全球除格林兰岛及南极洲外40.5%的陆地面积(WRI, 2000)。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土地资源,草地发挥着供给食物、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文化交流等多重功能。
摄影:Ted Wood
提供肉类和奶制品,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发布的《畜牧业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报告指出,依托于草地发展的畜牧业为全球超过10亿贫困人口提供了生计,并贡献了全球蛋白质消耗量的1/3(FAO,2006)。
固碳释氧,减缓气候变化:草地生态系统有着非常可观的碳储量。全球草地的土壤碳储量为3430亿吨碳,比森林多50%(FAO,2010)。
保护生物多样性:草地是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的136个陆地生态区中,有35个是草地生态系统(Olson,2002)。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诸如北美的草原野牛、藏羚羊、普氏野马等都以草地为栖息地。
涵养水源,保障饮水安全:世界上的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都发源于草地,中游都流经草地。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53%的地表被草地覆盖,这里孕育了亚洲著名的长江、黄河及恒河等10余条江河,是世界上河流发育最多的区域(孙鸿烈,2012)。
交流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崇尚自然、践行开放的草原文化是世界文化舞台上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会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自然和谐的方向前进。在我国,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使中华文化既有博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充满生机与活力。
全球草地退化
草地利用分布图
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其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相悖,造成草地结构紊乱、服务功能衰退的现象。人类对草地长期不合理、甚至掠夺式利用,如过牧、重刈、滥垦、樵采、开矿等是造成全球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同时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风蚀、水蚀、沙尘暴、鼠、虫害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加剧了草地退化的风险。据FAO发布的《草地管理和气候变化技术报告》,全球20-35%的草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出现退化(FAO,2010)。按所在区域、成因及表现,全球草地退化类型分为荒漠型退化、生境破坏型退化、杂草(灌木)入侵型退化、水土流失型退化、鼠害型退化、石漠型退化等(董世魁,2020)。
中国草地资源现状
我国是草地资源大国,天然草地面积3.93亿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1.7%,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旭日干,2016)。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南方和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及东部和南部海岸带等。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我国268个牧区和半牧区县中,很多贫困县牧民90%的收入来自草地(迟诚,2019)。这里有1.7万多种动植物资源,是维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也是“中华水塔”和防沙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