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的正二郎陆续招纳了更多的新员工,修建了更大的新厂房,与此同时开展了机械化产业布局,引进了各种机器和设备来扩大产量。
至此,志麻屋从作坊变成了小规模企业。
没有马拉的马车志麻屋在兄弟俩的不断经营下,规模虽然小但信誉很好。
直到1912年,23岁的石桥正二郎上京时,在偶然之下参与了汽车的试乘,正二郎竟然想出了买下一辆汽车,运用汽车进行宣传的主意。
要知道,在当时整个日本的汽车保有量也不过只有354台。而且仅仅集中在最为发达的地区,而在偏僻地方的人们甚至都没见过轮胎长什么样。价值2000日元的汽车对于当时的志麻屋来说,可是一笔相当大的投资。
但这也不妨碍正二郎的远见,在商讨过后还是坚决果敢地买下了一辆汽车,并在车身侧面涂上了宣传广告。当该车游街宣传时,当地人民就会不可思议地说 :“没有马拉的马车来了。”
志麻屋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回报,于1918年上升为正式法人机构,由志麻屋更名为“日本足袋株式会社”的公司诞生,公司资本为100万日元。
从橡胶鞋到振兴国家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的经济出现衰退,布袜生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于是石桥正二郎决定开发新的市场,那就是橡胶底的袜子。
因为当时的人们,无论是在工作还是日常,都会穿着人工编织的草鞋,而走碎石路会使得布袜容易损坏,而橡胶底的袜子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理所当然地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了。
这一举措大获成功,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销量却连连攀升,销售网络也延伸到了海外。从此,他们具备了橡胶的加工能力,踏进橡胶工业的门槛。
虽然是国际性的成功,但正二郎依旧不满足于现状,他打算进入轮胎领域,一个完全陌生、未知、全新的领域。
当然,伴随正二郎的还是公司、家族、朋友等的激烈反对。但正二郎仍然没有放弃制造轮胎的决定。
工业报国的伟大理想随着汽车的发展,世界的轮胎市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发明出汽车充气轮胎的英国邓禄普在20世纪的初头占领了世界轮胎市场的领先地位。
美国市场上,能够在“大恐慌”中屹立不倒的固特异长期占有美国第一销量的地位;同为美国第二轮胎品牌的凡士通在充当量产先锋,成为福特的第一批轮胎供应商;法国轮胎生产商米其林拥有先进的技术,率先发明了使用钢丝帘线的轮胎。
相对于正值发展期初期的日本汽车业,面对轮胎需求量的日益剧增,日本在拿不出自己的产品的情况下,轮胎市场只好被进口而来的外国轮胎品牌所瓜分。
国内汽车轮胎需求也不断增加,但也只能依靠质优价廉的进口品和当时英国邓禄普的子公司邓禄普橡胶的神户工厂来供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