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听到我们说这个,就说你们两个没良心的,自己选的日子出来,还怨老娘不会挑日子,这是我能挑的吗?
可能她也很在意中元节生人这事,所以每到这一天,天黑以后她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我们出门。
按照老家的风俗,七月十五可以不用去专门上坟。讲究的人家,会把先人请到家里来供奉,尤其是去世不久的先人。
我父亲比较在意这事,所以每到这时候,就开始在家里准备黄表纸,很认真地一摞一摞打上铜钱印,再分成若干份。
然后就出门烧纸,在我们的再三哀求下,母亲唯一一次同意我们跟着去,早去早回。
我们村子不大,四面环水,就像一个平原小岛。
村口很多人烧纸,那靠着大路,老远就看到火光冲天。
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我们手里的纸,就是先人们的钱,恭敬得很,不能破,不能湿,不能揉,只能烧,还必须烧透。
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到坟前烧,而是在路边烧。
父亲告诉我们,七月十五鬼门开,他们在下面呆的时间长了,也需要出来放放风。尤其是刚去不久的,还不习惯那边的日子,总想回来看看。
能回家的,家里都好好供奉着,吃饱喝足还得大包小包地带着。
但是,有些没家的,飘荡的,孤苦伶仃没地方去的,看到有些带了那么多好东西,那还不过去抢!
所以在路口烧纸,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大家有钱一起花,不要争,不要抢,大家都有份。
因为周围都是河,所以我们村里还残留了一点放河灯的传统。
父亲的手巧,锯下来一块小木板,母亲用面捏一个小碗放在上面,中间插上一段蜡烛头,一个河灯就做好了。
古人把这事研究得很透,为了让先人收到我们的念想,想尽了各种办法。
烧纸是隔空传递,放河灯就是实物对接。
村西的河面平,放进去也方便,很多人都是放在这里。一片星星点点,随着河水慢慢飘远,感觉还真有点浪漫。
说中国人不懂浪漫,那实在不懂自己的文化。
等河灯飘远了,就得赶紧回家,不能停留。
回家之后,母亲已经准备好了一摞黄表纸,看我们回来,点着围着我们浑身上下烧一遍,然后放到地上烧透。
这一道很关健,关系到我们是不是能睡得安稳。
不该来的,一定不要来。
3、
需要说清楚的是,这些都是属于民俗活动,不是迷信,更不可盲目否认。
尤其是上了几年学,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也曾经把这些当做迷信,也曾经不屑一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事情蕴含的意义就体会得越来越深刻。
母亲帮我看孩子的那几年,只要是这几个日子回来得晚,母亲都会让我到炉子之前,转圈烤一遍。
我很理解老人的心,也很配合,到现在就觉得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