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的元代作品《听琴图》上绘有一把扶手椅,其靠背板分作三截,上截即作海棠式开光(图29)。
明初洪武年间,山东邹县鲁王朱檀墓出土的交椅明器的靠背板上也仅用海棠式开光作点缀(图10)。
这种在靠背板上作简单装饰的手法,一直可沿续到明代晚期。
而由明入清后,靠背板上的装饰纹样才由简入繁,各种写实和比拟图案不断涌现,这是明式家具的另一种时代风貌。
值得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雕刻如此精美的屏背式靠背,与上述条状靠背板上的简单装饰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与通常所说的明代家具简练质朴的时代风格是否会产生抵牾。
笔者认为,它们虽同属家具范畴,但在使用价值上是有区别的。
屏背式靠背的雕刻工艺是采用明代玉雕工艺上最典型的“花上压花”手法,即将纹样分成表意的主纹和衬托的地纹来制作的(图30),它与清代流行的平面透雕(图31)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雕刻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