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的理论解释有哪些,什么是霸凌包括哪些内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08:39:17

如果说2019年下半年哪些电影最热门,那《少年的你》在榜上一定有名。在上映第27天的11月20日,总票房就已经突破15亿,同时从上映的第二天开始就曾长时间占据在微博热搜榜上。

这部电影为什么火,以至于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反映了中国校园里一直存在但关注度不够的校园霸凌问题。什么导致了这些悲剧,我们又能做什么?或许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找到原因。

一、电影主要内容

陈念性格内向,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的意外坠楼牵扯出一连串不为人知的故事,陈念也被一点点卷入其中,成为了校园霸凌施暴者魏莱的新目标。就在这时名为小北的社会青年闯入了她的生活并在上下学路上保护她。这一切的美好却因为陈念错手*死魏莱而改变,两人因罪入狱。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两人的新生活在出狱后继续开始。


霸凌的理论解释有哪些,什么是霸凌包括哪些内容(1)




二、校园霸凌原因

1、从众心理

在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中,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心理的改变,也就是与他人保持一致。从众的表现形式有顺从、服从、接纳。而在校园霸凌的大部分案件中,顺从是主要的现象。顺从是指靠外在力量表现出的从众行为,但是并不真正的相信自己所在的事情,主要是为了得到奖励或者回避惩罚。

施暴者的同伴是顺从的。在校园霸凌的案件中,几乎都是团伙作案。在这些团伙中不一定所有人都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有人或许也会怀疑过自己这样做会不会是错误的,但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同流合污。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如果他们不跟随这些施暴者,他们就会成为被霸凌的对象。在电影中,以魏莱为首的"霸凌三人组"被观众认为是性格本身就坏的恶人,可其中的徐渺却有点不同。在面对警察的审问时,她表现得胆怯懦弱。在事情败露被退学后甚至找陈念请求帮助因为她已经沦为了别人的霸凌对象。"我明明什么都听他们的了,为什么还是会轮到我。"这句话听起来既可悲又无助,也可以从中看到这些施暴者的同伴不一定就是本性恶劣的,也可能是为了逃避暴力而选择加入他们。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顺从的表现,为了逃避惩罚而追随霸凌群体。这一种从众心理会让霸凌团体势力不断增长,对别人的伤害也会越来越大。

看到这种现象但却选择围观不阻止的学生也是一种从众的表现。当电影中的第一位受害者胡小蝶选择跳楼时大部分学生只是当作一场热闹来看,通过拍摄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群聊中都明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但大多数人都发送了类似禁言的表情包提醒大家不要说出来。而当事后警察来到学校调查时大部分的学生也选择以不知情作为答案。虽然这些围观的学生没有直接参与到施暴的过程中,但他们是因为害怕站出来会遭到报复选择默认霸凌团伙的行为。我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顺从",即使没有做出实际行动也相当于追随了这一个群体。这一种"顺从"不仅让霸凌现象越演越烈,而且也无法保证这些旁观者就能独善其身。陈念一开始也属于旁观者的一员,虽然她不认同这些行为,但她为了不影响高考也没有阻止。很不幸的是,她就沦为了下一个目标。所以这些所谓的安宁只是一时的,你不知道的是会不会轮到你。从众心理的确不一定是坏的,但是这类从众却一定是错误的,只会让那些人更加肆无忌惮。




2、认知失调

利昂·费斯廷格提出的著名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我们的态度改变是因为我们想要保持认知间的一致性。为了减少自己的内心不适,我们说服自己某些行为是合理的。而出现认知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不一致的信念或行为威胁到了人们的自我概念,因而产生了不愉快的体验,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想去维持自我概念的统一性,因而就出现了认知失调所解释的现象。在校园霸凌的一个个案件中学生自然是主要角色,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能对这种现象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学校里,老师是阻止校园暴力发生的关键,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同样也能改变一个人态度从而减少霸凌事件的发生。但有些家长却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别人口中的"恶人",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这只是同学间的小打小闹,自己的孩子绝对没有任何违法的行为。在这部电影中,魏莱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当警察来到魏莱家中时,出于对自己家庭形象的维护,魏莱母亲坚信她不会做出这种事。"别人家的孩子可能会这样做,但魏莱绝对不会。我们从小就教她应该和什么样的人相处,她知道她不能错。那个自*的孩子父母是什么职业,为什么她的心理就这么脆弱。"就这样一段话把责任推脱到别人身上,否定自己的孩子会参与到这种事中。

其实作为父母,魏莱母亲未必就不知道她在这件事中做了什么,但是如果就这样承认了,就相当于承认自己教育的失败,相当于承认文化环境这么好的家庭里有一个迫害他人的孩子。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挫败感,她通过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来解释魏莱的错误,试图把魏莱在这件事中的责任降到最小。这种形象在中国的父母中不一定是少数。或许是偏爱孩子,或许也是不想承认自己教育的缺陷,所以不少父母在面对自己孩子有霸凌行为时都愿意将其解释成合理的行为。例如只是同学间的玩笑,又或是被霸凌的人先做出攻击的行为。但是这一种态度的改变除了让自己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不适之外并没有任何好处,对于受害者而言却容易造成一辈子的伤害。这种认知失调的存在让一些父母不愿意因此责怪自己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校园霸凌的现象。



三、我们可以做什么?

在校园霸凌的所有事件中,受害者、施暴者和家长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要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也要从这三者入手。

受害者需要勇敢地站出来说出自己的遭遇,因为霸凌只有0次和无限次,如果以为一时忍让可以带来安宁,这绝对是错误的想法。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必须勇敢地说出来。

而对于父母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他们自身的态度,部分家长之所以会为自己辩解是因为在态度上就无限包容自己的孩子,所以在行为上就会选择支持他们。对于父母而言首先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公正的态度去看待自己孩子的所有行为,当他们意识到这类行为有问题应当第一时间制止。虽然校园霸凌案件发生在学校里,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父母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学生听从建议的可能性更大。

最后,最重要的是,学校里的学生应该学会不要为了从众而加入霸凌团伙。社会心理学中认为规范影响引发了从众行为,如果我们偏离了群体规范,我们常常要付出情绪上的代价。有时偏离的高昂代价会迫使人们支持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或至少压制自己的反对性意见。即使如此,我们在群体中也要学会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今天的你如果选择加入校园霸凌团伙,那明天的你在社会上又会跟随哪些人,又会有哪些行为呢?当我们认为某件事不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念时我们应该有勇气站出来纠正这种观念。无论是袖手旁观还是同流合污最后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成为下一个目标,只有说出来阻止这种行为才是保护自己的最佳选项。


霸凌的理论解释有哪些,什么是霸凌包括哪些内容(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