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小学的孩子遭受霸凌时,大多有以下表现:
- 性格、身体姿态、神态大变,甚至变得极端,例如突然由外向变内向,或者突然由内向变外向;
- 原本懵懵懂懂的孩子,突然变得懂事了;
- 日常花销、零用钱忽然变多了;
- 文具、衣服等其它物品总是莫名地弄脏或者丢失;
- 成绩突然下降,甚至厌学逃学,或者想转学;
- 体重和行为跟之前有明显的变化,比如突然少吃或者多吃等;
- 身体上有莫名的伤痕或者淤青,还总是说是自己不小心弄得;
- 眼神由之前的无忧无虑,变得平淡无光。
据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报告显示:全球有32%的学生在近一个月内,至少一次被学校的同龄人欺凌,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曾遭受过同学的欺凌。
面对校园霸凌,父母的处理方法,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1)防患于未然
正所谓“人都喜欢捏软柿子”,据调查显示:校园霸凌普遍发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负不善于反抗的孩子身上。
所以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顺从,要让孩子遭受欺负时,能鼓起勇气“揍回去”,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好欺负的,但凡欺负自己的人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2)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据调查显示:性格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在学校更容易遭受校园霸凌。
记得女儿上幼儿园时,曾有一次就告诉我说,她班里有个同学就告诉大家,不要跟那个爱哭的同学玩,结果导致全班大部分孩子都不跟这个孩子玩,只有女儿和另一个小朋友愿意跟这个动不动就哭的女孩玩。
所以,聪明的父母,从孩子很小便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只有这样,孩子在被一些人孤立时,也仍然可以有能力与其他一些心怀善意和同情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对校园霸凌产生缓冲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即使有些同学孤立我,不跟我玩,但是也总有愿意帮助我跟我玩的同学。
3)明确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事实证明,很多孩子在遭受欺凌之初,并不能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校园霸凌,只是觉得自己被其他同学欺负了,只是觉得不想见到,或者害怕见到某位同学。面对霸凌者的欺凌,根本无法明确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所以作为父母,想要教会孩子正确处理校园霸凌,就要教会孩子“何为校园霸凌”?一旦自己在校园中遭遇的某事,让自己感到害怕、不安与恐惧,导致自己不想上学,怕见某人时,便能意识到自己正在被人欺凌,这时便要奋起反抗或者回家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明确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才会对欺凌者起到震慑作用,才会让其有所收敛,进而逐步解决问题。
最后,祝愿每个孩子的校园生活,都能快乐平安,没有欺凌,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