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Sir居住的老人宿舍,舍友需要自己煮食
这也是这个老人宿舍和养老院最大的区别。这里没有专人照顾你的起居饮食,大家都是自助或者互助,更像是专属老年人的合租公寓,除了租金外,伙食、水电费等等全部都是和室友分摊的。
我现在每个月的房租是港币1885元,和另外两个老人合租一个300尺(30平米)的单位,厨房、洗手间都是和室友公用的。我一周七天都住在这儿,其中4-5天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做做义工。
周末廖sir与舍友参加娱乐活动
周末的时候,就在宿舍里,和舍友一起活动,扔飞镖、唱卡拉OK等等。宿舍里有酒吧,我们可以喝酒谈天。我喜欢跳舞,我们时不时地会邀请外面的专业舞蹈老师来这里教我们,大家一起玩,都有表演的机会。
现在我每天都很忙,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我是当老师的,以前在学校经常要照顾小朋友,在这里我照顾同伴的起居生活,找到了当年的感觉。我被舍友们一人一票推举为老人宿舍委员会的主席,专门负责老人宿舍和其他机构的沟通工作。
因为香港政府实行“居家安老”政策,提倡老人留在家里让家人照顾,只有不能自理的老人,才有资格申请到老人院。所以其实我们这种没有家,又能够自理生活的中老年人,就成了夹心阶层,来到这里与其他老人共居,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香港的政府分配租房“公屋”
去年,其实我已经申请到了政府分配的住房,租金比这里更低,只需要1000港币左右,而且位于高层,环境更好,有更大的私人空间。很多人非常羡慕我,说终于不需要和别人合用一个卧室了。
可是我最终还是放弃搬家,继续留在宿舍里和其他人一起住。舍友们都觉得我很傻,但我觉得选择是正确的。在老人宿舍,我的人生像重启了一样。我感觉到大家信任我、欣赏我,收获到很大的成就感,肯定了我存在的价值。
廖Sir
我一直住在老人宿舍,也有一个心态,就是免得麻烦儿女。
我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除了小儿子刚毕业外,其他的都工作了十年八年了。大家都在香港,一年大概见面三、四次。将心比心,我少麻烦他们,他们也更愿意多来看看我。
老人最怕的其实就是孤独。独居很容易变得空虚寂寞。老了还能够在社会上、在一个群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功能,我觉得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是特别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