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查氏家族名单,浙江海宁查氏字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11:23:46

有读者会好奇,清朝不是对待文字异常苛刻吗?是的,但是庄家的《明史》是官方许可的,原来出版前庄允城就把摘录好的《明史》送给礼部、督察院相关人员审查过了的,有正规的手续。按理说事情到此为止,奈何人间不乏宵小之徒,蝇营狗苟之辈。第一个登场的是赵君松,湖州府中的一名教授,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长,也购买到了这部书,觉得升官的机会到了,就跑到学政衙门去告发这本书,学政一听非同小可,连忙调查,岂料老庄家神通广大、手眼通天,此事被上头压了下来。

蝇营狗苟,驱去复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君松见告状无功而返,把这个事告诉了朋友李廷枢,一个刚出狱的前督粮道,他因为索贿被判了斩监候,恰好赶上了顺治的爱妃董鄂妃生重病,顺治大赦天下,以积功德,他因此而出狱。命是保住了,但已经被抄家,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要赶快搞钱,同时思量着要为顺治帝做些什么以报大赦之恩,为了使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他一边跑到庄家敲诈一番,一边跑到湖州知府衙门告发庄允城。

事情的发展没有像他预料的那样,庄允城对他不理不睬,绕过李廷枢,直接花钱买通了湖州知府,湖州知府知道南浔庄氏钱多就狠狠地敲一笔竹杠,让庄家把母版销毁,已经发行的统统焚烧,此案又不了了之。

第三个可怕的人物来了,叫吴之荣,李廷枢的亲家,前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区)知县,他和亲家李廷枢一同入狱,一同因为顺治大赦而放出来,和李廷枢得了同一种病——红眼病。当官当惯了,就很不习惯那种没权没势的日子,吴之荣就想如何能够立下奇功,官复原职。《明史》是个到手的肉,不能轻易放过。有两种办法:第一向南浔庄氏要钱,拿到钱运作官位;第二种向朝廷举报,朝廷有规定谁举报谁受益,至少可以分得庄家一半家产。

鉴于自己亲家的经历,吴之荣决定拿庄允城的亲家朱侑明开刀,庄家在南浔属于贵族之列,根基很深,但是朱侑明是靠鼎革之际,南方战乱,投机倒把,囤积居奇而骤然暴富的,在江浙的影响力要小得多。因为庄廷鑨在修订《明史》隐去了朱国桢的名字,只缀上“南浔朱氏”,吴之荣提笔添了“侑明刊”,即成为“南浔朱氏侑明刊”,因为大部分《明史》都被庄允城回购销毁了,吴之荣手里的《明史》便成为了有力的证据。

海宁查氏家族名单,浙江海宁查氏字辈(5)

起先,他跑到杭州将军衙门满人松奎那里告状,谁知松奎竟置之不理,说:“我系武职衙门,不便参与文字之事。”这样的结果让吴之荣大吃一惊,他原本想满人应该不会像汉人那样对此等事情冷漠无情,不曾想松奎更加的冷漠无情。原来,朱侑明在囤积物资时,与曾解救南京之围(郑成功攻打南京)的苏松提督梁化凤有过来往,他们拜托梁化凤向松奎求情。

不甘心的斗士吴之荣回到南浔,便向庄、朱两家摊牌,你们就给一丢丢的封口费,我就把我手里的《明史》全交给你,不再告状了。庄允城与朱侑明自恃有杭州将军,这个比总督还要大的大人物撑腰,对吴之荣讽刺挖苦,又派出家奴狂揍一顿,把他“礼送”出去了。

气愤不过的吴之荣走上了进京之路,在北京城散播小道消息“浙江南浔朱氏聚众谋反,并私刻谋逆书刊”。当时,南浔确实有过叛乱,就是《明史》的原始作者朱国桢的孙子起兵造反,不过已经被清廷镇压下去了,经过吴之荣一散播,传到鳌拜耳朵里了,他以为浙江又有人起兵造反,刚平定张苍水(张煌言),又冒出来朱侑明?

经过鳌拜的过问,兵部、刑部的介入,《明史》案发,已经是康熙二年,被砍者七十余人,编书的,印书的,卖书的,买书的,藏书的,凡是年满十六岁的都会被砍头,不满十六的流徙为奴,发配宁古塔者更是不下千人。査继佐、范骧、陆圻这三人,本是关在了刑部大牢,后来经过文章开头的“大力乞丐”后为“大力将军”的吴六奇的营救,不仅无罪,反而三人与吴之荣平分了南浔庄氏的财产(首告之功),一夜暴富,“孝廉(举人,指査继佐)嗣后益放情诗酒,尽出其橐中装,买美鬟十二,教之歌舞,每于长宵开宴,垂帘张灯,珠声花貌,艳彻帘外,观者醉心。”

海宁查氏家族名单,浙江海宁查氏字辈(6)

劫后余生虎山行,执笔为戈写春秋

也就是说,海宁查氏因为此案,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得到清廷的奖赏,查家从此夜夜笙歌,过上了花天酒地的大康生活。其实,“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査继佐自己在家里同样在写一部明史,命名为《明书》,庄廷鑨明史案后,他把书的名字改为《罪惟录》,出自孔子的“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意思是历史总会有人记载,希望大家以后读到这段历史后,不要怪罪我写的不好。

他在《罪惟录》的自序中写道:“此书之作,始于甲申,成于壬子,中二十九年,寒暑晦明,风雨霜雪,舟车寝食,疾痛患难,水溢火焦,泥涂鼠齿,零落破损,整饬补修,手草易数十次,耳採经数千人,口哦而不闻声者几何件,掌示而不任舌者几何端,已较定哀之微词,倍极辛苦。”原来查先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冒着生命危险,不,是九族被诛的危险,把这段历史留下来了。

海宁查氏家族名单,浙江海宁查氏字辈(7)

庄廷鑨的《明史辑略》因高调失传了,《罪惟录》流传至今,不是《罪惟录》恭维大清,而是査继佐在成书后一直秘不示人,连他的家仆都不曾见过,一直等了二百七十年,辛亥革命后,查家后人才拿出来,得以刻板发行。不止如此,査继佐的其他三本书籍《东山国语》、《鲁春秋》、《国寿录》主要记载晚明与南明皇帝与大臣的事迹,都是在秘密的情况下书写的,所谓的“长宵开宴,垂帘张灯”只不过是掩护而已。

《东山国语》记录了大量抗清义士的事迹,这些抗清军队打着打着就散了,一部分将士心灰意冷,或隐匿家里不出门,或暂居深山古庙,削发为僧,査继佐利用自己有利的身份拜访这些将士,由他们口述牺牲同伴的事迹,自己记录,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史料。

《国语》中随手翻开一篇,譬如《江右语》写一个抗清义士傅鼎铨,兵败后被捕留下绝命诗:“当年隆主眷,去国动人思。潜确龙为蜇,鸣高凤正义。文山起义日,止水殉身日。城堞今垂尽,屏公与道期。”又留下绝笔铭文:“生不负学,死不降志。取义求仁,庶毕吾事。”写毕,他“请衣冠北向再拜,仍索肩舆赴市。北师义而许之。挺立不可刑,复呼小椅,端坐而受刃。”

这类的场景,我们是否似曾相识,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那么一段感人的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值得注意的是,査继佐在文中称清兵为北师,似乎要比庄廷鑨的《明史》语气缓和些,然而记载的这些内容没有一篇不是被大清明令禁止的。

海宁查氏家族名单,浙江海宁查氏字辈(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