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虽然是个民间传说,但是这个故事中有趣的是,乾隆爷的对联里,为什么管南通叫南通州呢?这其实就牵扯到南通这座城市的一段历史,南通古代就叫通州,而且南通叫通州的历史距今已有1000多年,比北京通州命名要早了200年,这里面再插一句,更有趣的是,南通历史上还叫过静海,和今天天津静海名字一模一样。
说回南通,南通最早就叫通州,是后周时期一座最重要的城市,而北京的通州是金天德三年,也就是1151年才有了这个名字,而且那个时候南北通州不属于一个政权,南通州属于北宋,北通州属于金朝。从行政级别上讲,南通州也就是今天的南通一直以来都是州府级,大体上可以理解成直辖市这个级别,而北京通州属于散州,大概就是县级,我们知道一直到上个世纪末通州还是北京的下辖县,不过现在改成通州区了,级别差不多。
那么,今天南通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就和1912年民国建立搞行政区划改革有关,当时出台的政策是所有的州,府,县都统一改成县。这样一来,北京的通州叫通县,江苏的通州也叫通县,不但相当于把行政级别拉平了,而且为了避免重名,南通州就被叫做南通县,以做区别。这个名字一直叫到解放后,新中国实行市县分离,南通县就变回了南通市。
当然,这里面围绕着“通州”这个名字,一南一北也是展开了各种“明争暗斗”,这里面故事也是很多。但无论如何南北通州作为大运河的重要城市沟通南北,成为中国经济通路与命脉的支点功能是共同的。
我个人因为出差的关系去过南通,怎么说呢,南通有一个称号叫“北上海”,我觉得真的很有些上海的味道,饭菜的感觉也和上海很像,偏淡,比较精致,和很多江南城市不同,南通的现代化的商业氛围很浓郁,这里的人做企业思想很活络,当然,城市也干净也漂亮,作为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22位和中国首个“长寿之都”,绝对实至名归。
南通除了叫过通州,静海,还有个名字叫江海,今天南通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就叫江海晚报,这个名字其实也很好的说出了南通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八个字概括,就叫长江之尾、东海之头。事实上南通是三水交汇之处——暨黄海、东海、长江。不仅地理位置独特,风景也贼文艺。
那么,也正因为南通独特的地理位置,才有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称号,因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这太狠了!当然所有的这些除了地理位置的优势之外,还与南通历史上一位超级大牛有关,这就是高中课本上学过的中国著名实业家张謇。
老张不是一般的牛,有人把他的人生经历归结成一句话叫:“作弊的状元,*的英雄,创办370所学校的企业家”。*曾经评价张謇,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张謇就是南通人,自小聪颖好学,可惜的是家境贫寒,更糟糕的是因为祖上三代没有出过考取过功名的人,这在当时是属于“冷籍”,到张謇走科举道路,就很难被录取。从这个陋习就可以看出,科举考试这件事儿走到晚清已经僵化到什么程度,小张謇没办法,15岁的时候通过一位老师安排,冒充如皋县的张家,参加科举,结果考中了秀才。没想到被告发,这个案子搞得张謇好几年灰头土脸,以为人生就此仕途无望了。幸好当时的几名官员爱才,暗中使劲儿,才最终摆平这件事儿。
之后张謇继续励精图治,不过也是一直不顺,直到33岁才终于考取举人。之后,又四次参加会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期间,他投靠淮军名将吴长庆,作为幕僚,出兵朝鲜,帮助朝鲜王室平乱。这期间张謇写了起多篇政论文章,被翁同龢看到,十分赏识张謇,后来在张謇考取功名的道路上助益多多,不过张謇依然三次落地,终于考中一甲第一名状元,但此事已41岁。
而就在这个档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张謇满腔愤懑,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尤其要发展棉纺织业和冶铁工业(这就是张謇致力于一生的“棉铁主义”),才能抵御列强侵略。于是毅然辞去官职,怀着实业救国的想法,回到家乡南通,经过四年艰苦的筹资,于1899年创办了大生纱厂,状元郎就这样变成了实业家。
大生纱厂一度办得规模很大。在之后十余年间,张謇还陆续开办了垦牧公司、油厂、面粉厂、冶铁厂、发电厂等,并且兴修公路。南通一度成为中国轻纺工业的龙头,在世界轻纺地图之上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