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红焰的炭火炙烤着各种肉串海鲜串蔬菜串,烤到冒油时,油星子滴到炭火上,“滋”蹿起白烟,模糊了视线。
店员进进出出,将一盘盘生的烤串端进来,待贾铁桩烤完后端上桌。
他手上一刻不停得忙着,脑门上的汗水不断往外冒,“就这几天,店里的生意突然好起来了。疫情形势平稳,天渐渐热起来了,往后应该会越来越好。”
可能昼伏夜出,贾铁桩的皮肤很白,中等身材。
30岁的他已经是三个娃的爹了。
夜宵江湖里,老家山东的贾铁桩闯荡的时间比较长,18岁那年,他来到杭州,在庆春路立交桥下摆起了烧烤摊。
“那时候,每到深夜,西湖边往城东来的人很多会经过庆春立交桥,烧烤摊的生意不错。”贾铁桩在庆春路立交桥下总共摆了6年。后来他辗转到笕桥、瓶窑,一直做烧烤,一直当老板,在这行里已摸爬滚打了12年。
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夫妻俩在杭打拼
两个月前,贾铁桩的烧烤摊还在瓶窑的一个广场上,因为摊位费上涨,加上露天烧烤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他开始物色店铺。
现在的这家店就是他两个月前开起来的,虽然租金不菲,但他就想要一家店铺,于是交了半年的租金,简单装修后开始营业。
“我希望我的大排档是一家人人都能进来消费得起的店,所以装修得比较简单接地气。”
4月初刚开张时,店里生意还不错,贾铁桩以为能松一口气,便请来了一位烧烤师专门负责烧烤。
当时,瓶窑的烧烤摊还没关,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瓶窑的烧烤铺上。岂料,请来的烧烤师并不专业,前期积攒的口碑一下子没了。
他急了,辞了烧烤师,关了瓶窑的铺子,自己上阵来店里,每天下午5点开门,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5点打烊。
生意虽然好点了,但还是赚不到钱,“前两个月亏了些。”贾铁桩心里明白,受疫情影响小店都挺难。
他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刚满一岁,老大老二放在妻子的山西老家,让岳父岳母照顾。“干这个,我不敢把他们带在身边,因为我们随时可能换地方,他们要上学,不能跟着我们这么动荡。”
之前妻子跟他一起打拼,如今要照顾1岁大的女儿,帮不了忙。他请了两个帮工,加上小舅子,四个人看店。
“我父亲身体不好,去年刚做了手术,老丈人身体也不好,看病都需要花钱。”贾铁桩说,全家上下都指着他挣钱养家,前段时间生意不好,他的心理压力也大,“焦虑,我赚不到钱,他们怎么办?”
365天,贾铁桩不敢休息一天,“一天不干我就要损失1000多块。”
上周末开始,连续几天,店里的生意好起来了,他终于稍微安心了一点。
当天的营业额比之前翻了番
最热的季节来了,机会应该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