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爷上香一般几根,家里上香几根最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14:28:19

灶爷上香一般几根,家里上香几根最好(1)

送 灶 爷

文∣刘旭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吴家坪上人都要送灶爷上天言好事,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家人一年里所有的善事和恶事。说是灶爷,其实是灶火爷爷和灶火婆婆两个老神仙。善事自不必说,不管做了多少恶事,谁都希望不要说,还是多说些好话的好。因而,总要预先向灶爷行贿,希望这两个老神仙,记着吃了人的嘴短,像上供给他们的对联上所写一般,多多“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庄农人,能做什么恶事呢?不过是按照老规程,给两个老神仙供些供品,以求心理安慰,或者讨个吉利罢了。就算有人做了恶事,想让玉皇大帝惩罚,估计些许小事,还入不得玉皇大帝的法眼,才懒得管。况且,老实巴交的庄农人,一年四季低着头,弓着腰,各自在地里务自己的庄农,过各自的苦日子,心再瞎,也瞎不到哪里去,恶再大,也大不过命运的罪孽深重。

当然,深层次的意义,没有几个人愿意探究。日子到了,当做节应过,力所能及地提前做做准备。真正到了,遵循故老相传的规程,走完仪式,心意也就到了,心也就安然了,日子,也觉得仿佛有意义了。

吴家坪上的规程,送灶爷上天之前,也就是腊月二十三,要准备一些供品:几炷香,几个蜡烛,几张黄表纸,一碟糖瓜儿(麦芽糖),一晚献饭,几样糖果,几个炮仗。其中,最重要的,是糖瓜儿。准备齐备了,二十三晚上吃罢晚饭,锅碗洗涮完了,由女主人操办:摆好所有的供品,上香,点蜡,让灶爷享用。等个把钟头,再续一炷支香,撤去供品,撕去旧的灶爷画张子(如果没掉下来还在的话)烧掉,再烧几张黄表纸,一边烧,一边祷告:又到一年送你老人家的时候了,给你供一些献饭,吃些糖瓜儿,烧些香表,你老人家上天了,多说好话。回来的时候,多带吉祥,我们就万分感谢,一年四季供奉你老人家。祷告完毕,纸灰塞入灶门,在灶门前倒一碗凉浆水,磕一个头,在厨房门口放一个炮仗,说一声:去吧。灶爷,就算送走了。

到了三十晚上,先接先人,上供品,献饭,烧香点蜡,磕头祷告。完了,一家人吃长面,吃完,男人们围在炕上,散年钱,然后陪先人,或谝传,或掀牛九,或喝茶吃烟。女主人洗锅涮碗,洗罢,接灶爷:将从集上买来的灶爷画张子,端端正正贴在灶台后边,让灶火爷爷灶火婆婆在画张子里笑嘻嘻地稳稳坐着,然后在厨房门口点燃一张表纸,说,今晚三十,灶爷你老人家该回来了,这就接你回来,一起过年。然后在灶爷画张子前边献上一碗饭,烧一炷香,点一支蜡,磕一个头,放一个炮仗,就任由灶爷享用自己的供奉了。这时候,作为想糊住灶爷嘴的糖瓜儿,早被小孩子吃了,就不再供。

吴家坪上有刘陈两姓人。接先人,都在腊月三十晚上,送先人,刘家人在正月初三,陈家人在正月初四。先人在的时间里,灶爷和先人一样,在吃每顿饭之前,都要献刚做的献饭,烧香点蜡放炮仗。若干钟头后,献饭撤去,换各种水果馃子饼干之类的供品。讲究的,三十晚上,先人和灶爷的香,都要不断地续,蜡,都要长明。初一初二初三,晚上不强求,白天,香蜡不能断。

初三晚上先人送走之后,灶爷不再送走,但不再献专门的献饭,人们吃什么,就献什么。献完,只供一碟果馃拼盘,白天烧一两一炷香,就行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撤去果馃拼盘,停止烧香。灶火爷爷和灶火婆婆的画张子,贴在原处不动,两个老神仙,仍在画张子里笑嘻嘻地端坐着,好像对主人的供奉,十分满意,一年里,一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记着主人的好。

对于小孩子来说,无论送灶爷,还是接灶爷,都不怎么感兴趣。有时候,却被强迫着,不得不帮忙,如放个炮仗之类。如不是完事后可以吃供品,才懒得帮。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吃糖瓜儿。灶爷送走之后,糖瓜儿的作用,就算起完,可以分给一家人吃了。

过去,人们没有多少钱,但糖瓜儿非买不可,做糖瓜儿的人,就各村转着用粮食换。换也换不多,差不多够用,就行了。小孩子嘴馋,糖瓜儿一换来,虽然当时就会得到一点解馋,但还是盯着给灶爷供的。分糖瓜儿,小孩子总是分得最多。一到手,立即咬一块,又甜又粘牙,非常好吃。不多,想吃又舍不得吃,有时候会吃一阵,又吐出来,拿在手里,手里黏糊糊的,包在纸里,黏得撕扯不开。一边吃,一边玩,直到吃完为止。

要不是糖瓜儿,还真没有几个小孩子,在意送灶爷接灶爷的事呢!

刘旭,字老东,男,1970年生,甘肃通渭人;迄今发表各类作品近200万字;出版谜书两种;著有灯谜作品集《一品斋春灯录》十四卷,文学作品十二卷;曾为多个全国、省、市级社团会员,现居兰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