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女,社交宅,萌叔,Geek文青……人设即标签。如今,标签化个体的盛行体现在各个圈子,职场、学校、朋友圈、育儿……“不表演,做人就要real”本身就是一种人设。人设,往往是自己的理想型,即你想成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而支持者言,立人设如同立下flag,是一种正向的心理暗示,也是对自己的一份期许或是为寻求群体归属与认同;而反对者则认为,人的复杂多面性靠名片化的标签来展示本身就具有欺骗性,经不起推敲,人设崩塌也就不可避免。
其实,“人设打造”古已有之。很多的古人正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及后世不断塑造加工被树立起来的人设形象,例如:拥有淡薄名利隐士人设的陶渊明;以豪迈浪漫著称的酒神诗仙李白;清廉公正铁面无私人设的包拯被后人直呼青天,雄韬武略的模范盛世帝王乾隆皇帝;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满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从名字到作品都是妥妥的痴情人设……《资治通鉴》秦纪篇中,时任魏国国相的子顺在答魏安王谁为天下高士时曾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也。”翻译成如今的大白话即:装的久了,一直装下去,自然就成了。
当下社会,信息密度大大提高,就如同产品定位一样,不只明星需要辨识度,普通人也需要通过更鲜明的第一印象来给别人留下深刻的记忆点甚至以此争取来更多的机会。于是,无论是刻意为之还是无意使然,人设的打造在交友、职场、学校等领域都普遍存在。朋友圈、社交媒体成为了网络世界中人设输出的绝佳渠道。通过形象展示、观点输出、各种“晒”,一个个暖男、乖乖女、宠妻狂魔、富二代等等人设跃然眼前。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需要在其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实现自我的社会化功能实现,打造人设的过程,也成为了在社交圈中寻找定位“扮演”合适角色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热衷立人设似乎无可厚非,毕竟谁人不想扬长避短呢?
然而,立人设,你真的就是人设中的模样吗?显然并不一定。因此有人认为,人设即面具,是虚荣心包裹下的伪装。立人设就是给自己贴上某个标签,这个标签就代表着自己身上最大的特点,也代表着你潜意识中最想留给别人的深刻印象。这些反对者认为,越精心维系,现实中会越焦虑:为打造天才儿童人设而拼尽全力的虎妈们,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却苦了娃;顶着上进青年奋斗人设的职场人内卷成风苦不堪言;为追求物质满足的“虚荣怪”们最终沦为了消费主义下只会买买买的工具人而不自知……更何况,如今人设坍塌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享受过魅力外挂的光芒,表里不一的结果最终落得一个翻车反噬的结局收场。
对此,你怎么看呢?你认为当今社会“立人设”是必要的印象管理吗?吃货、糙汉子、女神、好男人、高冷傲娇、耿直boy……你给自己的人设定位是什么?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