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夏吃豆,胜吃肉。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公众号,最新发了一篇令人百感交集的推文,《致错过的2022年份本地蚕豆》:
每到春夏之交,本地蚕豆是一样对上海人来说时不我待的应季美味。
它上市只有7天,168小时,分分钟都在年华老去。
为了守护它的鲜嫩,坊间有不少关于如何“伺候”它的“传说”。
今年气温比较高,本地豆差不多4月下旬就上市了,比往年要早一些。
在对解封的漫长等待中,上海人就这样错过了他们谜一样信仰的本地美食。
这个季节,杭州人的餐桌上,也少不了一盘鲜嫩翠绿的豆。区别只在烧法不同,有时是当配角,炒虾仁、蒸咸肉糯米饭;有时是主角,只做自己的爱“豆”,盐水煮或是油盐清炒,又或者加点雪里蕻,怎么烧都好吃。
这里的“豆”一般指两种,豌豆和蚕豆。
杭州人将这两种豆分辨得明明白白,小的就是豌豆,也叫寒豆;大的就是蚕豆,也叫大豆;剥出的蚕豆掰开两瓣,就叫豆板。
然而,就是这两种看似平平无奇的豆,却因为它们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还真的搞“晕”过不少人。
橙友“南山客”在橙友圈发了一个帖子:“从小记得一句话,立夏吃蚕豆糯米饭。其实这句话说的蚕豆是豌豆,但我们那里不知怎么回事,把豌豆叫蚕豆,把蚕豆叫罗汉豆。是不是有点晕?”
同样迷惑的,还有橙友“April”,她说,每次面对蚕豆和豌豆,脑子里都要经过一个翻译过程,才能确保不会叫错,否则就会正好倒过来,把蚕豆叫豌豆,把豌豆叫蚕豆,“因为在老家,豌豆的名字是‘细蚕’或‘细蚕粒’,蚕豆叫‘串豆’,差不多这个音,所以认字以后,就想当然以为‘细蚕’,肯定就是蚕豆,那么‘串豆’就是豌豆了”。
还有很多地方,把豌豆,叫做青豆,把蚕豆叫佛豆、胡豆,大豆呢,又叫做黄豆,管青豆又叫毛豆……
豆豆们啊,你们到底谁是谁?我们决定认真研究一番“神奇的豆豆”,让它们“认祖归宗”。
江南地区有立夏吃豆的习俗。
现在这个时节,餐桌上自然少不了豆子。不过,关于各种豆,不同地方的叫法有些不同,走进菜场,还真不确信自己能叫对。比如蚕豆和豌豆,在爱问各种问题的橙友圈,就有橙友“把豌豆叫蚕豆,把蚕豆叫罗汉豆”。
是不是有点晕?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按照食用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大豆和杂豆。
在2009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大豆》标准中规定,根据大豆的皮色,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等。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黄大豆就是黄豆,是我们日常食用最多的一种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