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后天之本,一招「独穴」推拿,教你如何帮孩子顾好脾胃,远离疾病困扰。
孩子少生病,才能长的又快又好。
我们都知道,孙俪娘娘是出了名的好妈妈,她经常在微博上晒儿子等等、女儿小花,这两个孩子被她养的非常壮实,长得也是虎头虎脑,特别招人喜爱。
为什么娘娘这么会养娃?其实,早在2014年,她就分享过「让孩子少生病」的秘方——小儿推拿。
确实,小儿推拿因其「不打针、不吃药」就能解决孩子感冒发烧甚至腹泻等病痛,深受父母们的追捧,明星父母们也不例外。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小儿推拿中常用的穴位——脾穴。
何为中医之「脾」
近年来,小儿推拿法因其「以指代针」、「以穴代药」的安全、绿色、有效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而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取穴少而精、手法简练、其常用穴位仅30个左右。临症往往三至五个穴,甚至独穴(只用一个穴位),不仅常见病,部分疑难病和传染病也常收到效如桴鼓,每创其功的效果。
今天说一说独穴中常先提到的「脾穴」。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故如出现腹胀食少、便溏乏力(大便稀、易疲劳没劲儿)等情况,要考虑是否脾虚。
这里中医范畴所说的脾胃,不是指单个器官,而是指的消化系统。
脾穴吸收精微(相当于所需营养特质),分布精微,身体脏器所需营养物质需要脾的吸收和供给。从这一角度,脾相当于发动机、兵工厂,其重要性应了古时就有的「脾土居中」那句与五行相关的话。
故而有「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之说。
小儿很多疾病归根寻因皆因脾的问题所致。如小学生脱发、遗尿等可能与之有关,而非仅发育迟缓、厌食纳呆才是脾的问题。有时长时间咳嗽带痰不愈也与脾有关。
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穴的位置和推法
部位: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属线型穴位。
操作:用推法。分补脾、清脾、清补脾3法。
✦ 补 脾 ✦
自指尖推向指根,用于虚证如脾虚泄泻。
✦ 清 脾 ✦
自指根推向指尖,用于实证如伤食、积滞。
✦ 清 补 脾 ✦
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证,如消化不良。有云:「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
而运脾之于推拿就可用清补脾独穴即可实现之。
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
作用:健脾调中、补血生肌、消食滞、化痰涎。
主治:伤乳食、消化不良、脾虚泻、疳积、脱肛、黄疸、湿痰、虚喘嗽、慢惊风、隐疹不透等。
脾穴作为独穴的意义
脾常不足: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小儿脾胃的形质和功能均不成熟完善,这就是脾常不足的生理含义。
因脾常不足,胃小且脆,容物不多,所以对小儿脾胃的调养护理就十分重要,若调护不当就会发生脾胃病症,进而影响全身气血津液的化生和气机的升降,导致全身诸多病症的产生,影响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这就是脾常不足的病理意义。
而脾穴可作为独穴,可以解决很多孩子生长中困扰家长的大问题,例如:
1、慢性咳嗽:可以只用补脾一穴,每天推约6000次;
2、脾虚胃弱的纳呆(不爱吃饭有木有):可以只用清补脾一穴,每天也推6000次。效果还是不错滴。
难怪140年前,徐谦光即把独穴补脾土比作「六君子汤」。
小贴士:六君子汤是传统中医为数不多的经典名方之一。
它主要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等六味中药材组成,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效。
通过配伍后,其药性中正,不偏不倚,犹如君子有中和之意,又符合中庸之道,所以中医界把他们称之为「六君子汤」。
所以,各位宝爸宝妈,顾护小儿脾胃,从脾穴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