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还想再出去学习一次,但是老是走不了。”台下的年轻人笑成一片。今年五四青年节,在陕西渭南市委组织部的会议室内,经过层层选拔的10位年轻干部正在聆听挂职归来的干部讲解心得体会,几天后,他们也踏上了同样的挂职之路。
从1995年开始,渭南和福州就有了互派干部的传统。2014年,渭南和福州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年轻干部挂职的常态化机制。23年来,先后互派干部9批105名。这些年轻干部逐步走上重要岗位,挑起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解放思想
“走出去之后眼界更开阔了”
渭南市区域合作协调办公室主任李传华是三年前的夏天到福州挂职的。刚下飞机,李传华就出了一身汗,天气太闷热。然而,在之后一年的挂职过程中,除了天气方面的差异,他更体会到了东西部地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解放思想”从之前的一句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感受。
“市里一直坚持对口挂职,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同时满足本市培养干部的要求、接收地工作的需要以及本人特点的发挥。”李传华说。于是,时任渭南市发改委节能中心副主任的他就对口到福州做了发改委主任助理。
“陕西省将今年定义为‘营商环境提升年’。政府服务意识强了就会吸引人才和资金,这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怎么做呢?福州市的一个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传华说。
当时,福州市发改委招人,请示过组织部,自己招聘,一次招了20个,处室需要什么人就招什么人。李传华当时很疑惑,招进来以后,这些学生出路在哪里?
当时的发改委主任解释说,他们在招聘时已经向大学生讲清楚了,没有编制,但是所有待遇和正式编制的人员一样。至于出路,有两个:一是考公务员,二是成为企业储备人才。李传华说:“特别是第二条,非常贴合实际,思维超前。当时很多企业落户福州,在部里工作过的大学生因熟悉业务很受企业欢迎,有的可以直接任总经理助理,帮着跑办所有手续。”
“我们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不光体现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上,我们相对比较落后。”渭南市统计局党组*、局长闫华锋有过三次挂职经历,前两次分别在江苏、天津,最后一次是1999年,时任渭南市富平县留古乡党委*的闫华锋到福州晋安区挂职,任区长助理。挂职学到的经验让他获益不少。比如说,当地在发展经济中提出,凡是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敢干;凡是政策有明令禁止的,不能撞红灯,但也要想办法干成事。
“我感觉干部如果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就成了‘井底之蛙’,出去以后眼界就开阔了。”闫华锋说,“在一线跟着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去工作,去处理一些事,言传身教,提高非常快,挂职交流是一种提升干部素质的好方式。”
提高本领
“把沿海先进的经验学回来”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促使这里的干部走出渭南,学习先进,迎头赶上。
渭南地处西部,财政收入有限,融资难、融资贵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经济学出身的李传华特别想了解福州一些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当时我看了一些资料,发现福州上市企业有80多家,直接融资500多亿元,而渭南一家也没有。同时,福州市政府还组织了300家龙头企业和245家成长性企业进行分类分析,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李传华说。
2016年6月挂职结束,李传华回到渭南。当时正值国家鼓励企业发行债券,而李传华又正好*是这项工作,他决定抓住机会。由于涉及国有资产变更,程序很复杂,李传华每个月都要召集各个县(市、区)开一次会议,推进快的传授经验,推动慢的找专家分析原因。经过半年的努力,2016年底,渭南市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发行50亿元的企业债券,截至2017年底,获批40亿元。
“其中有10亿元是批给蒲城县的,贫困县获批在全国还是第一次,当时国家发改委在陕西开宣讲会还让渭南交流了经验,尤其是介绍了蒲城的做法。”李传华说。
“挂职锻炼的目的是真学实干、取回真经,把沿海先进的管理经验、工作方法学回来,结合我们的优势,找到发展的‘钥匙’。所以说,挂职是炼金不是镀金。”渭南市科协党组*杨喜民说。他曾在1999年和闫华锋同批挂职福州,时任渭南市商务局组织人事科科长。
为了给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撑,渭南市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干部结构六条措施》。“这些具体措施的推出,使得干部任用的‘制度力量’转化为‘实践力量’,激励更多年轻干部投身一线。截至目前,8批选派到福州的63名挂职干部期满返回后,27名干部被提拔,16名干部被调整到重要岗位。”渭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孟小瓒说。
转变作风
“群众的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炎炎夏日,渭南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楼楼顶竖立着八个红色大字“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市民远远就能看到。据了解,在这个大厅里进驻了财政、司法、养老等58家单位,可受理事项404项。
“这种工作作风,也是我们从福州学来的。”李传华说,“在福州挂职,我深入调研了13个县市区,所到过的工业园区都能看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标语。这简单八个字,是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也是人民对政府办事效率的监督。群众的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这八个字让每一位在福州挂职过的,或者去参观学习过的渭南干部印象深刻。他们总结道,“上级围着基层转,基层围着企业转,一切围着项目转”是福州各级政府工作的“法则”。
“20年前福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特色就已经很明显了,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党统揽全局。”渭南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主任徐发成说。他也是1999年的挂职干部,时任渭南澄城县外贸局局长,挂职福州闽侯县县长助理。
在他的印象里,当时渭南正在探索党政分设的经验,就是党管啥,政府管啥。等他去了闽侯以后却发现,很多重大事项都是在常委会决策的。
“党的干部主抓各项建设,带领人民群众在发展经济中得到实惠,群众就会更信任我们,也能更好地促进建设,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徐发成说。
在双方挂职干部的积极推动下,永辉集团、三丰食品等10多个闽商项目落地渭南,成为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项目;富闽友谊小学、幼儿园和蒲城县城南小学连蒲楼成为两地友谊的标识建筑;两地林则徐纪念馆相互办展,华阴老腔、富平阿宫腔亮相福州,两地之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借鉴与福州互派挂职干部的成功做法,渭南还选派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到财政部、发改委等部委及西安市、镇江市等地区挂职学习。此外,把3000多名年轻干部送到基层一线“蹲苗”,选到“三大攻坚战”中历练。
“这些干部平均年龄35岁,大学以上学历占九成,通过‘互派、上请、下挂’立体式挂职新模式,一大批头脑活、懂经济、会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他们将成为助推渭南追赶超越的中坚力量。”渭南市委*李明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