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方电视剧大结局观后感,电视剧在远方大结局观后感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9 12:48:40

因为《装台》的大热,“说说装台是怎么回事”成为陈彦此次文学讲座的开场白,他说《装台》的源起,是自己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做院长时,认识了一个小名叫“生生”的普通人朱冬平,“我做院长的时候,当时搞了个活动叫‘西安天天有秦腔’,就意味着剧场要天天翻台,工作量很大,因此雇了大量农民工进行装台工作,这群工人的工头就是生生。因为白天演员们还要彩排,装台只能在当晚观众散场后至次日早晨演员进场前赶工进行,工人们非常辛苦,只有在装台结束和剧院交接的间隙,就地睡一会儿。冬天里,我很多次在晨跑时,看见生生他们就蜷缩在剧院院子的暖气井盖上休息小睡”。

因为当时的办公室窗户正对着后台出入口,陈彦天天看着这群装台人忙碌。在离开戏曲研究院后,他突然感到装台人的形象和装台画面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地出现在自己脑海里,“主角在赢得阵阵掌声的时候,正是幕后人最劳累的时候。舞台那样美丽的地方,背后到底有多少人做出牺牲和奉献,我特别想把他们展示出来。他们的奋斗、隐忍、韧性,都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需要的一种精神”。陈彦说,写《装台》,也和自己的此前一部作品《西京故事》有关——《西京故事》同样写了一群农民工的故事,“写得意犹未尽,我觉得好像自己当时脑子里边还有一种新的认知,还需要继续书写”。

在远方电视剧大结局观后感,电视剧在远方大结局观后感(5)

用文字向所有伟大的普通人行注目礼

相对于《装台》原著,电视剧版《装台》更为明媚和轻松,陈彦认为,这是因为两种艺术载体的表达方式和受众不同,他同样非常喜欢电视剧的改编,“改编得很温暖,改得很好,我深深敬重”。陈彦说:“除了《装台》,我还写过一部小说《主角》,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装台人,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舞台上唱过主角或正唱着主角。我希望通过小说,让大家能更多去关注那些伟大的普通父母、普通老百姓,我们应该给所有伟大的普通人行注目礼。”

在远方电视剧大结局观后感,电视剧在远方大结局观后感(6)

在陈彦看来,文学需要书写史诗、赞美英雄,同样也需有一种巨大的悲悯情怀,“从世界到中国的文学、戏剧创作都有一个特点,早期起步都写的是英雄神话、英雄悲剧,但慢慢的,文学创作视角开始转向关注普通人。比如西方文学作品里,雨果的《悲惨世界》里冉·阿让这个小人物,在那么悲苦的人生中,仍闪耀人性光辉,还有《巴黎圣母院》,都是对小人物最深切的关注;中国文学作品中,《水浒传》《儒林外传》《红楼梦》等,都开始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活、命运。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都是共通的,需要这种书写,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

“凡能长久存活者,一定带着民间视角,带着浓浓泥土与灶火气”,陈彦如此说。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写好自己作品中的农民工群体,在陕期间,陈彦除了和装台人们成了朋友,同样在本职工作之外,穿梭在木塔寨、东八里村、西八里村等农民工生活聚集地,“我认识了靠打饼20多年把三个子女都供养成大学生的农民工夫妇,也在流动劳务市场里见到过远方亲戚,这些普通人在城市建设、市民生活中无法缺失,但他们往往是在无数的隔挡板之后,奔波在风霜雪雨中,在最终非常美的场景之下,他们却悄然离去”。

在远方电视剧大结局观后感,电视剧在远方大结局观后感(7)

陈彦因此感慨,这里有很多东西值得作家们,乃至更多文艺工作者去思考,“我们的笔触和眼光不能每天都朝着光鲜,而把这些忽略掉。现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素材,什么是其中能让人心灵能震颤的?”

“根性”的东西

永远在民间在脚下的泥土中

在远方电视剧大结局观后感,电视剧在远方大结局观后感(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