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鬳)
“鬳”的小篆写法如图:
(鬳的小篆写法)
3、融。读ró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融,炊气上出也。从鬲,蟲省声。”形声字。本义是炊气上出。这个字本义许慎解释很正确,但融的早期构字却不是形声,而是象形,如图:
(融的字形发展)
很显然,“融”是从象形字渐渐演化为形声字的。左部的鬲,是炊具的象形,右部的虫,是炊气的讹变。最终形成了“融”的形声字字形。
徐锴《说文系传》:“气上融散也。”晋顾恺之《风赋》:“惠风飏以送融,尘霄霏以将雨。”《晋书·文苑传·王沈》:“融融者皆趣热之士,其得炉冶之门者,惟挟炭之子。”用的都是融的本义,炊(热或蒸)气上出。
本义之外,“融”还有很多用法:
(1)大明;大亮。《广韵·东韵》:“融,朗也。”《左传·昭公五年》:“明而未融,其当旦乎?”孔颖达疏:“明而未融,则融是大明,故为朗也。”已经天明然而不是大亮,大概是正相当于(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吧。
(天刚亮)
(2)昌盛。陶潜《命子》:“在我中晋,业融长沙。”在我东晋中世,长沙郡公家业昌盛。
(3)融化;消溶。比如:积雪融化。鲁迅《致萧军萧红》:“虽是江南,雪水也应该融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