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顿清仓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4-03 12:51:27

此书为繁体中文版。

作者: 麥克.貝特尼克 / Michael Batnick

出版社: 大牌出版

副标题: 巴菲特、葛拉漢、李佛摩,16位當代投資大師敗中求勝的祕密

译者: 傅桂卿

出版年: 2019-3-6

威灵顿清仓,(1)

英文原版名为:Big mistakes : The Best Investors and Their Worst Investments

作者: Michael Batnick

出版社: Bloomberg Press

出版年: 2018-5-14

我们日常中大部分看到的是投资大师的传奇成功投资案例,但是,看了那么多成功投资,还是学不来,该亏损还是会亏损。这本书就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搜集了投资大师的错误投资案例,来警醒我们,让投资者少犯错。在投资中,如果能做到少犯错,赚钱的概率就很大了。如何避免犯错,比如何投资成功,更容易学到。所以这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

1、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这位可是投资祖师爷,但是也曾经犯过很多错误,最惨的时候巨亏70%。

1929年,美国大股灾。股灾前,格雷厄姆认为当时市场疯了,严重高估,所以清仓,幸运逃过一劫,当年账户亏损20%。

1930年,格雷厄姆以为市场跌到谷底,可以抄底了,于是借钱全力买进,利用融资来放大杠杆。实际并非如此,这导致格雷厄姆当年亏损50%。

祖师爷犯了两个错误:加杠杆、频繁择时。

2、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

这位也很厉害,是投机界的鼻祖,靠着极少的本金逆袭为亿万富翁,但最后*,一无所有,最终自*。

1901年,利弗莫尔加4倍杠杆来做空美国钢铁和圣达菲铁路两只股票。结果把身家赔个精光。

1908年,利弗莫尔听信普莱斯的判断,做多棉花期货。而后来普莱斯却多翻空。利弗莫尔在此交易中巨亏450万美元。

1932年,利弗莫尔做空股票,结果市场行情大涨,然后继续*。本来利弗莫尔在1929年做空大赚一笔,结果现在赔光了。

错误:加杠杆、听信别人的意见或小道消息、试图去预测市场走势进行择时

3、马克•吐温Mark Twain

没错,这位就是大文豪马克•吐温。正是因为马克吐温投资屡屡失败,终于认清自己不适合做生意,所以才成就一代文豪。

马克•吐温虽然是文学家,但是对科技发明却非常着迷,投资了做蒸汽机的纽约蒸汽公司、蒸汽滑车、plasmon浓缩奶粉、Hartford意外保险、kaolotype印刷雕刻、排版机等公司。结果大部分都很悲惨,以失败告终。

错误:没有在自己能力圈内进行投资,显然大文豪对于这些科技发明是一知半解的。另外,马克•吐温对于很多被投企业的管理层也判断严重失误,比如纽约蒸汽公司的管理层把马克•吐温的投资钱都拿去买威士忌了,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管理者。

4、约翰•麦瑞威瑟John Meriwether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是量化历史上一颗闪耀的流星, 掌门人麦瑞威瑟(John Meriwether),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LTCM以“不同市场证券间不合理价差生灭自然性”为基础,制定了“通过电脑精密计算,发现不正常市场价差,资金杠杆放大,入市套利”的投资策略。1996年,LTCM大量持有意大利、丹麦 、希腊政府债券,而沽空德国债券,LTCM模型预测,随着欧元的启动上述国家的债券与德国债券的息差将缩减,市场表现与LTMC的预测惊人的一致,LTCM获得巨大收益。

在1994-1997年间,LTCM的业绩辉煌骄人。成立之初,资产净值为12.5亿美元,到1997年末,上升为48亿元,净增长2.84倍。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5%、1997年17%。

1998年,金融危机降临亚洲金融市场,LTCM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债券和美国政府债券之间利率相差过大,LTCM预测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债券利率将逐渐恢复稳定,二者之间差距会缩小。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同年8月,小概率事件发生了,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下滑,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断恶化,俄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停止国债交易,投资者纷纷从发展中市场退出,转而持有美国、德国等风险小,质量高的债券品种。

LTCM利用从投资者那儿筹来的 22亿美元作资本抵押,买入价值3250亿美元的证券,杠杆比率高达60倍,由此造成该公司的巨额亏损,短短150天的时间里亏了43亿美元,资产净值下降90%,其传说也就此戛止,最终轰然倒塌。

错误:高杠杆、 投资组合韧性低无法抗住黑天鹅事件冲击、底层哲学的错误:投资不可能完全像科学那样精确计算得到准确结果,投资中有人参与,属于社会科学,有很大的艺术成分。

5、约翰·博格Jack Bogle

从1928年一直到1958年,先锋集团的前身威灵顿只管理着威灵顿基金这一只产品。公司专注于单一的保守平衡型策略,从一开始威灵顿基金就成为共同基金行业的平衡型基金的标杆。

1975年,威灵顿合并了艾维斯特基金。艾维斯特基金威灵顿基金的平衡型理念完全相反,主要是利用股票价格波动来获取回报。完成合并后,结果非常糟糕,艾维斯特基金被毁了,威灵顿基金也表现不振。因为这一次不明智的合并,博格被公司解除了执行长的职位。

错误:没有坚守自己的理念和原则,只是跟风

6、迈克尔·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

1993年,斯坦哈特募资成立了斯坦哈特海外基金,投资于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而斯坦哈特之前一直投资美股,对于新兴市场了解不够。他过度自信,缺乏谨慎,以过快的速度发展海外业务。1994年,债券市场崩盘,公司损失惨重。

错误:没有在能力圈内进行投资。我们既不能一直在一个小的能力圈内固守,也不能盲目冲破能力圈行事。明智的做法是: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先认真全面的研究,然后做小额的投资进行试水,限制损失,预留现金,随着对新事物的了解程度加深,逐步扩大投资规模。

7、蔡至勇Jerry Tsai

1946年投资于共同基金的总共才13亿美元,到了1967年达到了350亿美元。而这个年代,美国投资界的明星就是蔡志勇(Jerry Tsai)。他如同1920年代的杰西.李佛摩尔那样,是投资界皇冠上最耀眼的宝石。

1952年,年仅24岁的Jerry Tsai加入了富达基金。到了1957年,30岁不到的他开始管理富达的进取型股票基金Fidelity Capital Fund。这位华裔基金经理,是美国共同基金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明星基金经理。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在关注他买卖什么股票。所有基金经理的目标只有一个:战胜富达基金。

他是共同基金中的“快枪手”,不对任何公司产生感情。当一个股票开始上涨时,他会买入。当这个股票不再上涨时,他马上卖出。在那个年代,他的年度换手率达到了100%,远远超过其他基金经理。他的择时能力,风格,更重要的是他的回报,吸引了大量的持有人。他的基金产品持有人从1960年的6200人增加到了1961年的36000人。从1958年到1965年,他的回报率高达296%,相比而言共同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只有166%。

1965年,他将自己在富达的持股以220万美元卖给了公司,离开波士顿来到了纽约。创立了他自己的基金:曼哈顿基金。投资者为了认购他的产品,投资者甚至愿意支付8.5%的销售服务费。蔡志勇和他的曼哈顿基金,成为了华尔街每天的话题。

1967年,曼哈顿基金起步优异,净值上涨40%。但是到了1968年,他买卖的股票表现不佳,当年下跌7%,排名305只基金的299名。

1968年,他将自己的基金以3000万美元价格卖给了CANFinancial Corporation。后者继续聘任他作为基金经理,毕竟持有人可都是冲着蔡志勇去的。可惜,之后的美国漂亮50泡沫破裂,蔡志勇的基金净值跌去了90%。

最终,这位出生在上海,一度成为富达基金第二号人物,美国共同基金第一位真正意义的明星基金经理,在净值的破灭中,失去了投资者最宝贵的财富:声誉。今天,除了金融历史学家外,几乎没有人记得这个华裔基金经理。

错误:错把运气当能力。蔡至勇的风格是做短线趋势投机,快进快出。1958年1968年之前看起来他的业绩很不错,但是要看到这个时间段恰好是美股牛市。

威灵顿清仓,(2)

1968年美股创出新高之后,随即进入了长达15年的熊市。蔡志勇的神话也破灭了。

威灵顿清仓,(3)

在一个大水漫灌的时刻,什么船都会升高。但潮水退后,才知道哪些是靠能力,哪些是靠运气。显然,蔡志勇主要靠的是运气,而非有多高的投资能力。

8、巴菲特Warren Buffett

虽然被誉为股神,巴菲特依然犯了不少错误。

1993年,巴菲特买入德克斯特鞋业(dexter shoes )。自1994年起的五年时间,该公司营收和利润不断下滑。原因是来自中国制造的激烈竞争。德克斯特鞋业相对于成本低廉的中国鞋厂,毫无竞争优势。而巴菲特很看好德克斯特鞋业的管理层,以及相信几年前收购布朗鞋业的成功经验。

错误:忽视了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过度相信以前总结的经验

9、比尔·阿克曼 Bill Ackman

康宝莱(Herbalife)成立于1980年,是美国的营养品巨头。2012年12月,对冲基金巨头绿光资本(Greenlight Capital)的掌门人David Einhorn和Bill Ackman高调做空康宝莱Herbalife。Ackman康宝莱是“庞氏骗局”,不是直销而是金字塔*。他谴责康宝莱哄抬报价,提供误导性的销售信息,以复杂的内部激励结构掩盖庞氏骗局。Ackman做空康宝莱的规模约 2000万股,为此投入逾10亿美元。

Ackman公开宣布做空之后,康宝莱的股价,在几天之内,从42.5美金,狂跌到26美金,十几亿市值瞬间蒸发。就在眼见大功告成的时候,事情居然出现了难以预料的峰回路转。丹·勒布( Dan Loeb)、卡尔·伊坎(Carl Icahn)等另外几个投资大佬却大力做多康宝莱。

威灵顿清仓,(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