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安娜女神的雕像。
这么血腥的花儿,为什么能成为感恩母爱的“母亲花”呢?
这一切,都源于一名美国女教师的提议。这名教师叫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她的母亲于1906年故去。在母亲的周年忌日上,她佩戴白色香石竹前来祭奠,并写信给各方人士表示,应该有一个纪念母亲的节日。
在她的呼吁下,美国国会在1909年5月9日正式认定,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而民众则在安娜女士的呼吁下,用白色香石竹作为纪念母亲的花卉。
晚年的安娜·贾维斯
还有一个宗教传说:圣母玛利亚在目睹耶稣受难时,为耶稣的悲惨境遇落泪,泪水滴落的地方开出了粉色的香石竹,从此粉色香石竹就成了代表母亲慈爱的花朵。但这个故事,是在1960年前后才出现在书面记录中,很可能是后来杜撰出来的。
事实上,香石竹被人们广泛接受为“母亲花”是在1934年,源自一张邮票。
这一年的5月,美国发行了一张母亲节纪念邮票。画面中,一位严肃的女士正襟危坐,面前有个花瓶,里面插满盛开的香石竹,图中的文字写着“纪念美国的母亲们并为她们自豪”。从此以后,象征母爱的香石竹就被人们广泛接受了。
1934年美国发布的母亲节邮票。图中的女士安娜·麦克尼尔·惠斯勒(Anna McNeill Whistler),是画家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母亲。
把香石竹作为母亲花,还因为一句流传甚广的话:“香石竹的花瓣不会下垂,拥抱着花心直到凋亡,就像母亲拥抱孩子一样,母爱永远不会衰退。”
野生的香石竹花香浓郁,颜色较单一,花瓣也是单瓣,但从十六世纪开始,英法等国的植物学家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杂交培育。结果就是它的花色花型越来越丰富,气味却越来越淡。如今,香石竹的园艺种大部分已是“混血”,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基因来自中国的石竹,同时康乃馨的名字也更加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