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 董婉婉 实习生 宋文斌
近日,北京“官宣”,刚刚过去的2022年,作为北京经济“第一区”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06.9亿元,同比增长3.5%。海淀区由此成为北京市首个GDP突破万亿元的区。
海淀成为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破万亿元的市辖区,下一个可能是谁?
又一个市辖区GDP破万亿
经初步统计,2022年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06.9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达24.5%,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海淀区正式跨进“万亿俱乐部”,成为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破万亿元的市辖区、全国第一个破万亿的地市级区县。
万亿GDP是个什么概念?
风口财经梳理发现,跻身2022年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与上年相同,仍保持24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江苏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天津、浙江宁波、山东青岛、江苏无锡、长沙、郑州、广东佛山、福州、福建泉州、济南、合肥、西安、江苏南通、广东东莞。
以上述24个城市的GDP数值为基础的话,可将整体格局划分为四个梯队。上海、北京两个直辖市分别以44652.8亿元、41610.9亿元,形成第一梯队;深圳以32387.68亿元独占3万亿元区间,构成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城市由4个城市构成,分别为重庆(29129.03亿元)、广州(28839亿元)、苏州(23958.3亿元)和成都(20817.5亿元);剩下17个城市则是处在1万亿元到2万亿元区间,构成第四梯队。
换句话说,论综合经济实力,海淀区已能与众多一线城市比肩。
当然,仅看经济总量显然还不够客观。
再从常住人口来看,根据公开数据,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海淀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576.77万人、313万人(注:均为2022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以此计算,浦东人均GDP刚超过27.7万元,海淀区人均GDP高达32.61万元。
从城市角度来看,海淀人均GDP不仅远高于北京的平均水平,也甩开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一大截。
整体来看,海淀并非“浓缩就是精华”,而是一个从面积到经济形态再到人均经济水平都很高的综合性区域。
从不同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811.9亿元,同比下降2.9%;第三产业增加值9393亿元,同比增长4.1%。
第三产业是海淀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网易、小米、联想等互联网大厂都在海淀布局,信息服务业持续引领海淀发展。
浦东新区、海淀区经济为什么行?
作为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市辖区,早在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GDP就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市辖区。
根据浦东新区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浦东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13亿元,增长1.1%,增速高于上海市1.3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占上海全市比重达到35.9%,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从浦东新区和海淀区两个“万亿区”来看,二者最大的共同点是都有着十分突出的支柱产业。
浦东新区毫无疑问是金融业,浦东新区占上海GDP超三成,金融业占浦东新区经济比重也在三成以上。公开信息显示,浦东新区拥有600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企业,还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多个国家级交易所,金融从业人员总数超30万人,占上海三分之二。
浦东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和主战场,近年来浦东金融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浦东第一大产业。数据显示,浦东新区占上海GDP超三成,金融业占浦东新区经济比重也在三成以上。公开信息显示,浦东新区拥有超过600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企业,此外还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多个国家级交易所,金融从业人员总数超30万人,占上海三分之二。
今年前三季度,浦东新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14.6亿元,增速为6.4%,高于全市金融业增速0.2个百分点,占浦东新区GDP比重达33.1%,对浦东新区GDP增长贡献率第一。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杨朝介绍,面对疫情的冲击,浦东加大了助企纾困融资服务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浦东经济恢复重振。未来,浦东将进一步搭建金融机构与重大投资项目的对接平台,支持机构加大对项目的信贷投放,“希望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参与浦东金融改革创新,在改革中谋发展、谋增长”。
相较之下,海淀区则拥有鲜明的科创成色。海淀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一大批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这是各大城市市辖区不可比拟的优势。2022年,海淀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达740件,增长20%;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3400亿元,增长15%。
海淀的万亿是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实现的万亿。目前,海淀区存量上市公司数量已达254家,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地级市区之首。
海淀区高精尖产业成为主力支撑,信息、科研、金融三大产业占比达到66.9%,其中信息业比重由2017年29.8%提高至2022年4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面向未来的量子信息、空天等领域,构成了海淀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体系。
“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高精尖’产业体系,为万亿级GDP提供强大的产业驱动力。”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服务体系建设处副处长刘春哲表示。
谁将是第三个“万亿区”?
除了浦东新区和海淀区之外,未来几年,“万亿俱乐部”市辖区是否能进一步扩容,谁将成为第三个“万亿区”颇受关注。
根据最新数据,目前紧随其后的深圳南山区和北京朝阳区经济总量都在8000亿元量级,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晋级。
以常年在全国百强区榜单中名列榜首的南山区为例,此前已明确提出到2025年GDP将力争达到1万亿元。
2022年,南山区GDP首次突破8000亿元,达到8035.8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3.3%,实现辖区经济5年跨越4个千亿级台阶,经济总量连续10年稳居广东省区(县)之首。南山区这份年度经济“成绩单”有着规上工业韧性凸显、金融业贡献持续提升、市场销售回暖复苏、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等特点。
作为广东省的领头羊,南山区在2021年全国区县GDP排名榜位居第三位,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15353亿元)、北京海淀区(9501.7亿元)。据了解,2022年朝阳区GDP7911.2亿元。由此预测,在2022年全国区县GDP排名榜上,南山区将依然稳居第三位。
南山区拥有制造类上市企业近百家,总市值超万亿元。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已成为南山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2022年,南山区规上工业增加值2077.5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长6.2%,成为南山经济主引擎。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0.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435亿元,占GDP比重达55.2%。
作为科技创新的一方沃土,南山区聚集了大量的民营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走出了华为、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0余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超过1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密度全国第一。公开信息显示,南山区上市企业中超过70%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这也为区域崛起增添了发展后劲。
中国下一个万亿区在哪里?如果GDP保持每年6%以上的增长,南山区三四年内有望冲击万亿大关,跻身“万亿区俱乐部”。
作为争夺“第三万亿区”的有力竞争者,朝阳区也同样不甘示弱。2022年朝阳区GDP离8000亿元仅有“一步之遥”,达到7911.2亿元。
朝阳区是北京国际交往功能的主要承载区,目前已形成以现代服务、金融、文化、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此外,朝阳区是北京外资企业集聚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全市70%以上,区内金融机构总数超过160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近400家,占北京三分之二以上。
不过近年来,朝阳区发展渐露疲态,2021年GDP在区县GDP排名榜上渐渐与南山区拉开差距,想要与南山区竞逐第三,还需再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