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是由整个法国贵族放飞自我所产生的时代风格,它由穷奢极欲、放浪纵情、美轮美奂等这些词语构成了洛可可的特点。它在整个西方艺术史的漫长时光中虽然只是惊魂一瞥,但它留存下的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等都被载入艺术史中长存。
“洛可可”一词诞生于法语。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来。具有“贝壳”或者“岩石工艺”的含义。 洛可可风格电影《绝代艳后》剧照
一.
洛可可的产生背景
在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正是全面对外扩张时期,国家内外矛盾在相互制约下而出现一片和平的状态,当时的法国的文化实力、经济实力都是欧洲的最强者,自然而然法国就成为了整个欧洲的中心。在路易十四时期备受推崇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巴洛克”,这个词语有着“不规则的珍珠”的含义,后又被发展出“怪诞”、“怪异”等意思。当时正处在文艺复兴末期、宗教改革刚开始的欧洲社会,巴洛克就诞生在整个欧洲艺术、思想的中心——法国,它抛弃了以往典雅、稳重的风格,迸发出热情、怪诞、华丽和充满男性气息的艺术特色。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路易十四为稳固皇权有意识地让当时的贵族们陷入声色犬马之中无心朝政,就能更好地统治国家,于是开始建设现在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邀请当时的贵族醉生梦死,纵情享乐,然而后果就是这几乎可以花掉当时法国的一半的财政收入。
路易十四死后路易十五继承王位,当时的法国在经过典雅、怪诞、庄重的的巴洛克风格后,喜新厌旧的贵族们开始了新的风格尝试,也是为了想让充满繁文缛节的宫廷生活做出改变,他们开始放飞自我路易十五也很快加入其中,不顾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开始了他的荒唐而漫长的执政生涯。
在路易十五执政期间的法国,正是与乾隆年间的中国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交易非常密切的时期,带有清新、素雅风格的中国瓷器、丝绸、家具等物品很快便俘获了当时的法国贵族,为洛可可风格的形成架起了火堆。在火焰越烧越旺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位添柴人——蓬巴杜夫人,或者可以说她是这把火焰的掌管者。由于蓬巴杜夫人格外受到路易十五这位昏君的宠爱,所以带有强烈女性色彩的洛可可风格开始席卷整个法国。蓬巴杜夫人很喜欢带有中国色彩的装饰物所以在此基础上碰撞诞生了“洛可可”。
布歇《维纳斯的诞生》
画中充斥了大量的中国丝绸元素
二.
洛可可艺术与绘画
说到洛可可被其他艺术家万分嫌弃的原因绕不开两个字“色情”。洛可可画派的代表画家布歇,被启蒙理论家、评论家狄德罗曾经虽然高度赞美了他的艺术品味和绘画功底,但画作中对通过旖旎场景来烘托女性肉体的描绘,认为这些画作也只配吸引到有着不雅行为行为、龌龊思想、耽于享乐的社会败类。而布歇在绘画中最爱描绘的就是那光滑柔嫩的臀部和翘挺饱满的乳房等女性显著的身体特征。
布歇是蓬巴杜夫人的御用画家之一,布歇的创作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这位夫人一直以来不断追寻和提倡,如何通过外在事物将女性曲线的柔美、女性性格的多变、女性内心的情感等复杂的事物表达出来,试图用女性的柔软将整个坚硬男性化的法国幻化为一位娇媚多情的女郎,而画作就是最佳的外在展示途径。之前的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努力下财富、文化、版图、影响力都是前所未有的辉煌,所以新的君主在上位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享受这个富强的国家,贵族们都处在一片醉生梦死之中这使得他们罔顾伦理、蔑视宗教,追求着精神和肉体上的极致享受。
布歇《蓬巴杜侯爵夫人》
所以内容与形式上以轻快愉悦为关键使画面完全摆脱了宗教的题材束缚,在画作的主题上也着重表达对于爱的歌颂和向往,大多的内容都描绘了男女之间在风景怡人的园林中亲密互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画中的男女主人公并不是夫妻或者恋人关系,很多时间他们都是处于偷情的场景中。画中的主要对象不再是宗教中的人物,画家们家目瞄向人,开始注重对于人的细节刻画。因为当时对于东方文化的痴迷与追捧,许多画作的主题立志于描绘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国度与东方文化,从此这些带有着刻板印象的东方人形象就深深地烙进西方历史中。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轻松舒适、气氛暧昧挑逗的场景取代了虔诚的信仰主题,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描绘的内容贴近生活,忠实地反映着当时的人们肆意纵情、奢靡享乐的一面。
风格的特点是暧昧的、梦幻的、蒙太奇的,一些画作展现出当时的创造主流不在关注国家、宗教等事物,试图褪去中世纪以来一直塑造人物端庄、矜持的形象,试着去展现人类虽堕落却不失真实的一面。
构图的特点是在画作场景上面没有那么讲究构图的对称性或者可以说是专门去追求画面上的随意感,在画面的细节上将具有洛可可风格的精致、慵懒、奢华、繁琐的特点来点缀;其线条和线段具有温和、柔软的特性,其装潢题材有大自然的感觉,运用带有弧度的曲线如s型、c型 ,和温柔淡雅的色彩。颜色细致典雅,人物纤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