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评价,评价王熙凤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2 02:45:04

荣国府还不够她施展拳脚,还把手伸到了宁国府。

秦可卿去世,尤氏抱病不出,宁府上下一团乱麻,贾珍叫苦不迭,只得请王熙凤出马。

王熙凤深知宁国府积弊重重,更知道这些奴才都不是省油的灯,但她还是当仁不让,爽快地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她一上台就排兵布阵,厘清职责,同时轻敲重打,开刀立威,一顿操作下来,没一个人敢怠慢。

王熙凤治家手段强硬,招来不少骂名,还有人背地里使绊子,其中艰辛只有平儿知道:

“你们素日眼里没人,心术厉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

就连探春这样“带刺的玫瑰”,理家时都被气哭,凤姐若在管理上没有心眼和手段,又何以让众人心服口服?

王熙凤爱财是出了名的,但她绝非挥霍无度、骄奢淫逸之人。

她掌握贾府财政大权,不可能目光短浅。相反,为了开源节流,她想方设法地俭省,动了不少人的油水,遭人埋怨。

凤姐为了贾家的未来,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王熙凤的评价,评价王熙凤(5)

贾家的颓靡之势,就连不理家事的黛玉都能看出来,更别提王熙凤了。她比谁都清楚,贾府早已入不敷出,只是一具华丽的空壳。

为了应付宫里“借钱”的太监,她甚至当掉自己陪嫁金项圈和自鸣钟:

“你们只会里头来要钱,叫你们外头算去就不能了。”“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

那两个金项圈,一个“珍珠都有莲子大小”,一个“点翠嵌宝石”,都是够得上进贡的宝贝。

哪个女人不爱惜自己的头面首饰,更何况是嫁妆?

可为了贾家体面,凤姐只能忍痛割爱。

当了几年的家,起早贪黑,日夜思虑,常忙得茶饭不接,坐卧不能清净,还得处处斗智斗勇、小心提防,落下了下红之症。

风光背后,“女强人”凤姐也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无奈。

王熙凤的评价,评价王熙凤(6)

机智俏皮,幽默圆滑

凤姐从小就假充男儿教养,比一般千金小姐多了几分不羁。

她嬉笑怒骂,自由挥洒,是沉闷严肃的贵族生活里难得的亮色,连丫鬟听说要玩击鼓传花,都联手作弊让她讲笑话。

而凤姐的诙谐,大多用在讨老祖宗欢心上。

贾母说年少时脑门磕了一个窝,险些活不成了,谁都不知如何接话,只有凤姐笑道:

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


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一串妙语连珠,变着法地恭维贾母福大寿多,合情合理,俏皮风趣,这随机应变的能力,真是旁人比不得的。

不但如此,凤姐还特别善于借势造势,把气氛推向高潮。

她见刘姥姥是个笑话篓子,于是心生妙计,故意撺掇刘姥姥多吃饭时说: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王熙凤的评价,评价王熙凤(7)

平时敛声屏气的贵族们,哪听过这样的笑话?再也端不住素日的架子,笑得人仰马翻:

史湘云喷饭,林黛玉伏在桌上岔了气,王夫人指着凤姐笑得说不出话,探春手里的碗直接盖在迎春身上……

凤姐又哄着刘姥姥吃鸽子蛋、茄鲞、灌酒,笑话层出不穷,这样的场面,在《红楼梦》里是独一无二的。

难怪凤姐缺席中秋宴时,贾母道感慨:

“偏又把凤丫头病了,有她一个人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儿: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

凤姐不止善于打圆场、炒气氛,也极富解围的智慧。

一次,袭人生病睡在榻上,没看到奶妈李嬷嬷来了。李嬷嬷怪她目中无人,闹得鸡飞狗跳,宝玉都劝不住。

可巧凤姐及时赶到,拉了李嬷嬷笑道:

好妈妈,别生气。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叫老太太生气不成?


你只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来跟我吃酒去。

凤姐先搬出贾母镇住李嬷嬷,再给足了面子和台阶,顺势拉她喝酒,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解决了。

宝玉不小心冲撞了宝钗,遭到宝钗冷嘲热讽,噎得宝黛二人羞红了脸。

王熙凤见苗头不对,又戏谑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

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

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

王熙凤的评价,评价王熙凤(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