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讲的哪段历史,大明风华太后御驾亲征全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2 03:42:39

剧中的朱棣提前了几代把重孙子辈的衣服穿上了

服装一直是中国古装剧的重灾区。

其实上溯到昆曲、京剧等传统曲艺时代,服装就一直不符合史实,台上的古人穿着夸张的戏服、化着夸张的面妆——但这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古代观众距离舞台太远,更没有字幕,因而需要个性化、显眼的服装和妆容来分清角色。但不知为何这种毛病传到当代的古装剧,变成了设计师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借口,他们总要给古人设计“独具特色”的服装,完全忽视了中国古代社会中衣冠需要严格遵守的礼制。所幸的是,随着观众历史知识的增长,古装剧在服装方面越来越注意考据,这方面近年来有所好转,至少设计师愿意去看历代的衣冠图志之类的书籍了。

但设计师显然并不愿意简单认输,仍然要有所发挥,所以我们看到《大明风华》的角色海报里,王学圻扮演的明成祖朱棣头戴双龙戏珠翼善冠,身穿的大红色皇帝常服上绣八团龙、十二章纹(似乎不全,至少没有看到“肩挑日月”),好不华丽。

然而这又犯了一个错误——明初的皇帝常服其实非常简约,据《明史》“舆服志”载,永乐三年定制,“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也就是说,帽子上压根没有双龙戏珠,就是简简单单一个乌纱帽;袍子也不是大红色,更没有五颜六色的龙和十二章纹。这种繁复的龙袍其实要到英宗以后才出现,因而朱棣其实提前了几代把他重孙子辈的衣服穿上了。

除了过度设计,古装剧另一个常见错误是忽视古代衣冠严格的场合限制,使一个场合出现的衣冠“穿越”到另一个场合,甚至出现《大明风华》里一个场合出现多种衣冠的画面,如下图:

大明风华讲的哪段历史,大明风华太后御驾亲征全集(5)

第九集里,郑和下西洋回京,朱棣在奉天殿举行了欢迎仪式,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及朱瞻基均出现了。我们来看他们的服饰:

大明风华讲的哪段历史,大明风华太后御驾亲征全集(6)

朱高煦、朱高燧的衣服就已经不统一了。二人分别穿蟒袍,但兄长朱高煦的龙纹是侧龙(龙的面部为侧面),弟弟朱高燧的龙纹则是正龙(龙的面部为正面),明显有误。且两人翼善冠形制也都不对,而且不统一。

大明风华讲的哪段历史,大明风华太后御驾亲征全集(7)

太子朱高炽则穿了出席最高级别典礼时穿的冕服,这也配得上奉天殿的级别,可不知为何,他没有戴冕旒。截止我看到的第二十四集,太子每次穿这身衣服都没有配冕旒。皇帝朱棣更加出格,在奉天殿举行的盛大典礼,他穿的竟然是非礼仪日常生活中穿着的便服。

另外,明代的君臣服饰中的“玉带”都是虚扎,原因是古人认为虚扎显得身材庞大、威武雄壮,较有威仪,但本剧出现的所有玉带全都成了实扎。

三、依葫芦画瓢的“礼部尚书领锦衣卫指挥使”

这个官职是留给朱瞻基情敌徐滨的。显然,朱瞻基是当时的皇太孙、后来的明宣宗,要做他的情敌,地位不能太低,能力不能太差,想来想去,只能让这个人文武全才,而且官职也不能太低。另外,要安排他有机会与住在宫里的女主互动,必须有个皇家的差遣——于是编剧便创造了这么一个中国职官制度史罕见的官名。

为什么说这一点是穿越呢?显然,编剧这个官职参考的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职官——领侍卫内大臣,有时这个职官被叫做什么“御前一品带刀侍卫”,担任过这一职务的著名人物比如《还珠格格》里的福尔康(据说原型是福康安)。但这个官职是清代才出现的,明代并不存在。在明代,极少出现文武互用的情况,明初李文忠以左都督兼掌国子监祭酒,英宗、代宗时王骥、王越以进士累官尚书、左都御史,一挂平蛮将军印,一挂平胡及靖虏副将军印,杨善兼掌礼部及左军都督府,武宗时王阳明则以战功封爵、从祀孔庙……这几个已经被王世贞以“文武互用之极”写进了《弇山堂别集》的“皇明奇事述”,足见有多反常。而这个官职一下就把属于文官的礼部尚书和属于武官的锦衣卫指挥使“领”到了一起,恐怕也够“奇”了。另外,礼部尚书属于国家官员序列,锦衣卫指挥使则属于皇帝用以监视国家官员的序列,类似于汉武帝内外朝的关系——皇帝不可能让一个人自己监视自己,那样的话这个人的权力也太大了!

大明风华讲的哪段历史,大明风华太后御驾亲征全集(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