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讲的哪段历史,大明风华太后御驾亲征全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2 03:42:39

元代、清代均盛行以陀罗尼经被覆盖遗体随葬,但唯独明代没有
第二十集,汉王被朱棣怒斥后生气在家“活出殡”,朱棣反而派太监前来赐了他全套葬仪,其中有“陀罗尼经被”一床。这里其实又穿越了。陀罗尼经被又叫“往生被”,是一种织金梵字经文的被子。元代、清代均盛行以陀罗尼经被覆盖遗体随葬,但唯独明代没有。

大明风华讲的哪段历史,大明风华太后御驾亲征全集(25)

剧中有几次都出现了“东珠”的说法,到第二十三集中,朱瞻基向朱棣表示,自己为了安慰孙若微,将“爷爷赏给我的大东珠”给了孙若微,可见“东珠”在这里代表非常珍贵的珠宝。但如果以东珠为贵的习俗,应当还是盛行于清代。清代的东珠产自清朝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的松花江、黑龙江等河流。为标榜其不忘初心,清朝统治者非常尊崇东珠,规定东珠只供御用,镶嵌于冠服上。而清代的东珠在明代其实叫“北珠”,东珠另有所指,据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识》:“西珠出西洋,北珠出肃慎,东珠豆青白者出东海,南珠则今洛浦潿川蚌珠也。”且清代以前,皇室冠服也很少使用珍珠,因此明朝皇室是不可能将“东珠”视为多么珍贵的宝物的。

七、大明究竟有多少钱

其实这一点严格意义上不算“穿越”,只是剧组对明代的财政不了解所致,因此这里就提一下。

大明风华讲的哪段历史,大明风华太后御驾亲征全集(26)

两百七十五万七千两是个过于夸张的数字

第十九集,太子妃计算太孙大婚需要多少钱,最后得出了两百七十五万七千两的总额,这是什么概念呢?万历三十五年的户部尚书赵世卿提到,万历六年给万历皇帝的大婚一共用了七万两白银。当然他是想劝万历皇帝尽量裁减开销,可能故意往少了说。据谢肇淛在《五杂组》里统计,万历皇帝大婚“所费十万有奇”,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婚礼“遂至二十万有奇”,后来的福王婚礼“遂至三十万有奇”,由此他感叹“公私安得不困”。而这里给太孙办婚礼,耗资竟高达二百七十多万?谢肇淛知道了,恐怕要当场晕厥了。

大明风华讲的哪段历史,大明风华太后御驾亲征全集(27)

编剧这一下手,明初永乐朝的财政收入竟超过乾隆朝近一倍

第二十集里,汉王向朱棣抱怨没钱,说国家一年“就七千五百万收入”,其中《永乐大典》一项就“一千五百万”。这里的数字一方面大得惊人,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编剧对明代财政制度的一无所知。这里以剧中故事发生前不久的永乐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对当年的统计数据为例:

是岁……赋税粮三千二百三十五万二千二百四十四石,布帛一百八十七万八千八百二十八疋,丝绵二十二万六千九百六十八斤,绵花绒三十八万九千三百七十斤,课钞一千八百二十三万一千一百九十八锭,金五十两,银二十七万一千二百二十六两,铜二千八百四十八斤,铁八万八百五十九斤,铅一十万九千九百九斤,朱砂一千二百四十四两,海蚆三十三万八千六百八十九索,茶一百九十九万七千八百八斤,盐一百四十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二引,屯田籽粒九百一十万九千一百一十石,马二十三万四千八百五十五匹,馈遗北京粮二百四十二万一千九百七石。

从以上记录可见,明朝中期以前(甚至更晚),国家的收入计算是多种方式并存,完全没能实现以单一白银货币来统计。即使是明中后期,白银作为货币逐渐推广,并成为赋税征收单位,数额也远远没有剧中提到的“七千五百万两”之多。清初顺治朝废除明末增收的苛捐杂税,规定以“万历原额”为定赋原则,顺治九年,户部尚书奏称“钱粮每岁入数一千四百八十五万九千余两”,和“七千五百万两”仍相差天远,甚至直到乾隆三十一年,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只有四千九百二十九万两千余两。编剧这一下手,明初永乐朝的财政收入竟超过乾隆朝近一倍,一部《永乐大典》就用掉了相当于万历朝全年财政收入的银两,实在太过令人震惊了。

结语

最后,本文的所谓问题,其实大多是无伤大雅的细节。许多细节显然是受太多清宫剧、清史知识的影响,以至于将清朝的东西错置到明朝的历史背景中。另一些错误则是为了让剧情紧凑、矛盾冲突激烈,而不得不将一些不会同时发生的事件浓缩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但我想说的是,细节才是让历史剧真正有“历史感”的地方。故事可以是虚构,人物可以是虚构,但既然是历史剧,甚至标榜了“历史正剧”,在处理这些历史细节的时候,就不能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尊重历史现实的情况下,为观众尽可能展现出“历史感”,呈现出古人活动的历史现场,而不至于削弱演员的表演、故事的情节。唯有如此,我想,才能算得上真正的“风华”吧。来源:澎湃新闻

上一页34567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