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在进行常规健康体检时,被发现胆囊"异常",长出来的一个个小息肉,让不少患者心理蒙上了一层"癌变"的阴影。
胆囊息肉的病因胆囊息肉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经常不吃早餐、酗酒、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精神压力大以及经常熬夜都会导致胆汁的异常分泌或成分发生改变。
当胆囊过度浓缩胆汁时,就有腐蚀胆囊的风险,胆囊壁若长期得不到愈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患者平时不会出现太多的不适,一般都是在健康检查时才偶然发现。有症状的患者也只会出现腹部的轻微不适,只有当病变累及胆囊颈部,才会出现剧烈的腹痛或绞痛。
中医如何认识胆囊息肉?从中医角度来讲,胆囊息肉属于"胁痛"的范畴,其发病病机与肝、脾两个脏器关系紧密。
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脏腑失和,气血津液的生成、运化、输布失常,浊邪停聚,结而为痰,痰浊阻滞日久为瘀,息肉就形成了。
脾虚则运化失健,生湿生痰,痰湿聚结在胆囊壁就形成了胆囊息肉。
对于治疗胆囊息肉,从其发病病机来说,中药调理是有优势的,而且优势是比较大的。
中医中医治疗胆囊息肉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首先认为胆囊息肉病位主要在胆,与肝、脾、胃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临床认为主要与气滞血瘀、肝胆失疏泄等相关,所以治疗主要分为实证和虚证两方面。
实证、虚症对症用药实证主要以清利湿热、疏肝利胆、行气活血等为主;
虚证主要以健脾益气、养阴柔肝为主。
肝胆气滞:疏肝理气、行气化滞为主,汤药主要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胆湿热:以疏利肝胆、清热化湿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胆热脾寒:疏肝利胆、通阳运脾,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气滞血瘀:行气活血、疏肝止痛,主方是血府逐瘀汤加减;
肝郁脾虚:以疏肝解郁、柔肝利胆为主,主方是逍遥散加减;
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主方是一贯煎;
脾胃气虚:理气和中,主方是香砂六君子丸。
以上辨证要在临床医师的引导下合理用药,切忌自行服用中药,而且胆囊息肉不属于严重性疾病,不需要惊慌,及时就医,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平时注意做好饮食的控制,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切忌大鱼大肉或暴饮暴食。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同时勤于锻炼,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可以有效防止病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