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刘强东就暗下决心,大学四年,不问家里要一分钱。大一时,他帮人家抄3分钱一张的信封,一个月抄7万张。当时普通工人月入300元,他一天抄2000个,月入一两千。宿舍晚上10点熄灯,他就跑到走廊和公共厕所去抄,最多的时候,一个周末抄了四万个信封。
大二看同学做图书发财,他又去卖书。
对赚钱,刘强东天生就很敏锐。小时候,他跟村里的孩子一起捕鱼钓虾。没吃完的鱼虾,卖给收虾的人。没多久,他发现双方信息不对称,虾贩子不是收多了就是收不够。他就跑去做中间商,根据数量收购孩子们手里的虾,赚取差价买雪糕吃。
金钱的味道,他早就清楚。
读大三时,刘强东开始疯狂学习编程。在北京西郊学编程,他可以在机房鏖战一个通宵,困了直接睡地板上,早上6点再回校。他把手头所有积蓄都拿来买了书,见天儿地往中关村海淀医院北面希望集团的二楼跑,翻遍了手边能接触到的一切编程书籍。等到下学期,刘强东已经可以靠编程赚钱了,而且他发现这比抄信封卖书什么的来得要快,几个大项目参与下来,到手就是20万。
为了给沈阳一家公司编个程序,他连续15天没睡过整觉,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晚上。一个月下来,平均能赚5万块。
可以说,为到达目的,刘强东对自己特别狠。
刚进大学,他就发明了一种“五星自我管理法”,在纸上画一颗五角星,中间是“坚持”,五个角上分别是“价值、感恩、*、诚信、拼搏”。
每个暑假结束,他都给自己打分。
这种人要出头,如来佛祖也捂不住。
1998年一个春夜,一个巨浪将王绍侠的船打沉了。她在岸上怔怔地看着20年的心血沉入京杭大运河中,一直缓不过劲儿来。三天后,王绍侠突然号啕大哭,眼泪止也止不住。为了让远在北京的儿子安心工作,她始终隐瞒着这个消息。最终在刘强东的逼问下,她才说出实情。
刘强东的第一反应是:“人还在就好!船不要跑了,钱我来挣!”
自3月起,刘强东每天跑去中关村转悠。这里聚集了一帮草根创业者,每天都有各种财富故事涌入路人的耳际。经过一番调研,刘强东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各大商户柜台上摆满了电脑、鼠标和光盘,看似应有尽有,却根本没有现货。只等客人要货了,才派人去市场找货转卖。
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带着12000元的积蓄到中关村海开市场租下一个3.2平米的档口,开始了人生中第二次创业。
早在读大四时,他曾带着20多万的积蓄盘下一家餐馆,结果管理不善,一毕业就背上了十多万的债务,吓得他父母以为他沾染了毒瘾。毕业后,刘强东跑去外企当白领,吭哧吭哧还债。
那时候,杨致远已经带着雅虎上市创下了8.5亿美元的市值,历经三次跳槽的丁磊早带着编程攒下的钱抵达广州创立网易,马云在北京推广中国黄页被当成骗子撵走后失望而归,刘强东却连互联网的门都还没看见。
可先胖不是胖,后胖压倒炕啊。
遥想1993年,刘强东还骑着二八自行车四处卖书呢,远在美国的贝索斯已经创建了亚马逊,试图建立“地球上最大的书店”。打死他也想不到,16年后,京东会成为他最大的威胁。
也别说什么了,抓紧时间干吧。
除去租金、押金和两台展示机的钱,刘强东兜里只剩下400块,他就印了一万张A4大小的黑白宣传单,天天站海龙大厦边上问:“要刻录机吗?要压缩卡吗?要视频编辑吗?”每天像做贼似的,生怕遇见熟人。
当时他身边的姑娘还不姓章,而是初恋龚晓京。为了表达爱意,刘强东特意将柜台命名为“京东多媒体”,以示永好连心。
然而正在读研的龚晓京对此并不太感冒。
见面就问:“你干这个丢不丢人?”
宣传单发了21天,刘强东才迎来第一单生意。
当时中关村假货泛滥,投机者甚多,他一桶碟片赚10块钱,人家卖假碟片,一桶赚100块。10倍利润的差距,刘强东还是坚持正品不动摇。
靠着良好信誉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刘强东很快就把京东扩张开。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开了3家新店。2003年,刘强东考虑将门店增至18家。就在这时,SARS来了。当时为了利润,京东库存都是从供应商那里买下来囤好的,要是卖不出去,所有亏损都由自己承担。
SARS一来,老百姓不敢出门。IT产品狂跌,一个月跌出四成。短短21天,刘强东亏了800多万。连续失眠的夜晚,他算了一笔账:
不出6个月,老子就倾家荡产了。
突然,一个门店经理说:“咱们干嘛不在网上卖呢?”
当时别说BBS,刘强东连QQ都没用过。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号召全公司天天加班,跑到搜狐、网易发帖,说自己是京东多媒体,列了四十多个产品,附上汇款账号。删了帖子继续发,封了账号再注册。
三天下来,一个订单没有。
就在刘强东感到无比绝望的时候,CDbest论坛上一个版主看到帖子,打电话跟他们了核实了一通,帮忙把京东的广告给置顶了。
就因为之前5年未曾在京东买到过假货,版主留下一句话:这是一家在中关村卖光碟磁片的,不用考虑,不会有假货。
京东当天就接到了7个订单。
一个星期后,论坛上出现36个资深玩家给京东的信誉打call,这些在网络上颇具影响力的买家将京东拉回了濒死的边缘。
经此一役,刘强东嗅到互联网的商机,关闭一家又一家线下门店,花钱搭建自己的网店。2004年1月1日,“京东多媒体网”正式上线。
他买了一个超大的老式闹铃放在地板上,闹铃一响,整个地板都随之震动,如雷声一般巨大。买下这个闹钟没有别的目的。
就是要搏命。
1998年,张朝阳推出搜狐,丁磊转型做门户,周鸿祎成立3721,马化腾创建腾讯,一穷二白的大强子还在路边发传单,不知网络为何物。现在,他像研究中关村光碟柜台的秘密一样研究了亚马逊和eBay,发现电商并没有那么不可捉摸,便毫不犹豫地要搭建自己的平台,而不是选择入驻他家。
当时,电子商务几乎被eBay易趣垄断,公司里的人都建议刘强东直接去开网店,别伤了自己元气:“入驻我们也能赚很多钱。”
但这显然无法满足刘强东的野心。
刘强东想的是,入驻网店,无非挣一份糊口钱,而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就得自建体系,掌控一切。
在人家地盘上赚钱,他才不乐意呢。
连续三年,刘强东夜里没睡过一个整觉,大闹钟保证他每两个小时就醒来一次。醒来就回帖,回了帖子睡觉。感觉他恨不能将当初错失的时光统统找补回来,以最快的速度追上那些先行一步的人。
多年以后,北京中关村太平洋数码城*,大小的门店人去楼空,只剩下一抹残阳照在灰尘累累的玻璃柜台上。
而此时,京东商城的交易额已突破300亿,坐上中国自营B2C电商的头把交椅。
刘强东闻讯,赶紧发了一条微博:
“昨夜和友人聊天,同学说恭喜你*死了太平洋数码城。要我说,不是京东革了你们的命,而是你们自己!扪心而问,你们卖了多少水货假货,暴打了多少客户?”
言下之意,京东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卖正品。
也不知今年作家六六写下那篇《无赖京东》时,身价高达742亿的东哥嘴角有没有抽搐一下。号称卖正品的京东,到底还是卖掉了初心。
哥,说好的“把根留住”呢?
也许在刘强东看来,“把根留住”的最好方式,就是高调回乡,让家乡父老看一看自己是如何从大强子成为东哥的。
2015年2月,刘强东将章泽天带回宿迁老家,对着镜头咧嘴一笑。在光明村,他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现金红包,一人一万。消息一经传开,隔壁村的儿女们赶忙拖上父母前往光明村。工作人员闻讯,急切地向刘强东汇报。大强子笑道:“其他村的也发!”
350万转眼散尽。
想当年,编程赚到20万的刘强东根本不敢这么高调,买个一万多的大哥大,每次打电话都怕被人瞧见,一个人悄悄躲到校园的小树林去。
显然,身价破百亿之后,刘强东觉得露露财更好,买了一架私人飞机可以从宿迁直飞纽约,比王健林的还贵一个亿。
不能让人家瞧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