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痰
所谓“痰”,一般是指呼吸道分泌、由口中排出的一种黏液。
中医之“痰”是一个特殊的病因概念,它是一种病理产物。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或七情、饮食、劳逸等内伤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
痰为百病之源
古人说:“痰属湿,为津液所化。盖行则为液,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中医理论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三大重要物质,这三种物质在体内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要周流不息,如果某种致病因素导致津液流行不畅,就会产生“痰”,或称“痰饮”“痰湿”“痰涎”等。“百病多因痰作祟”“痰饮为患,十人居其七八”,可见在中医眼中,许多疾病都是由“痰”引起的。
用古人的话来概括痰:“其为害,上至癫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来去无端,聚散靡定,火动则升,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怪百端,故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
脾是生痰之源,肺是藏痰之器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出自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指出了脾脏在肺系痰证的发病、病机及治疗中的重要性。脾居中焦,为阴脏,主运化,升清降浊,与胃相表里。若因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食生冷瓜果、或外感六淫之湿、或久卧湿地、或久淋雨湿、或思虑过度、或忧思烦扰、或劳累过度等,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失健运,运化无权,水液运化输布失常,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滞留胸膈,聚尔为痰。脾肺之间通过经络和功能上的联系,脾脏病变可以加重肺系痰证。
痰的分类
(1)痰的有形和无形之分
“有形之痰”即看得见的痰。如鼻炎引起的鼻流黏涕或黄浊涕;呼吸道感染,如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吐痰;胃炎等引起的呕吐黏液;慢性肠炎引起的大便泄泻夹白色黏液;体表或体内各种质软、不红、不痛的包块,如皮下脂肪瘤、甲状腺良性瘤、颈淋巴结肿大、卵巢囊肿等。
“无形之痰”即看不见的痰。也是抽象之痰,也是中医的特色病因。如:眩晕、失眠、心悸、癫狂、痴呆、中风昏迷、口眼歪斜、咽中有异物感、气喘、腹泻、四肢关节肿痛、肢体麻木等病证,都可因痰引起。这种痰的存在,要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后才能判定。
(2)其他分类:痰的虚、实之分;痰的寒、热之分;痰的风、湿、燥之分;痰的清、浊之分;痰的病位之分:心痰、肺痰、肾痰、肝痰,脾痰;以及痰的新、沉之分等等。
中医治“痰”的方法
清代医学家尤在泾在其所著《金匮翼》一书中,提出了攻、消、和、补、温、清、润等治痰7类方法。具体方法则有:疏风化痰、轻宣燥痰、温化寒痰、清热化痰、燥湿化痰、益气化痰、祛瘀化痰、消食化痰、温开化痰、凉开化痰、理气化痰、利咽化痰等等还有很多。
化痰中药临床辨析
一、化有形之痰的中药
1.锦灯笼性寒、味苦;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
2.穿山龙性微寒、味苦;归肝、肺经。袪风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
3. 冬瓜子:性凉味甘;归脾、小肠经。功效:清肺化痰,利湿排脓。
4. 泽漆:性微寒、味辛、苦,有毒。归大肠、小肠、肺经。功效:利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散结。
5. 虎杖:性微寒、味微苦,归肝、胆、肺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6. 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7.枳实:性温、味苦、辛、酸,归脾、胃、大肠经。功效: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8.佛手: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9.香橼:性温、辛、微苦、酸,归肝、脾、胃、肺经。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10.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平。归肺、脾、胃经。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11.鸡矢藤 :性微寒、 甘、苦,归脾、胃、肝、肺经。功效: 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
12.白芥子 :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13.白前:性微温、味辛、苦,归肺经。功效:降气化痰。
14.川贝母:性微寒、味苦、甘,归肺、心经。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15.浙贝母:性寒、味苦,归肺、心经。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16.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17.竹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18.前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肺经。功效: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19.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20.胖大海:性寒、味甘,归肺、大肠经。功效: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21.紫苏子:性温味辛,归肺,大肠经。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22.紫菀:性微温味苦、辛、甘,归肺经。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23.款冬花:性温味辛、微苦,归肺经。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24.马兜铃:性寒、味苦、微辛,归肺、大肠经。功效: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25.白果:性平、味甘、苦、涩,有毒。归肺经。功效: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26.华山参:性温、味甘、微苦,有毒。归肺经。功效:温肺祛痰,止咳平喘。
27.罗汉果:性凉、味甘,归肺、大肠经。功效: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
28满山红:性寒、味苦,归肺经。功效:止咳祛痰平喘。
29.绞股蓝:性寒、味甘、苦,归脾、肺经。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30.冬虫夏草:性温、味甘,归肾、肺经。功效: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31.南沙参: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
二、化无形之痰的中药
1.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2.天南星:性温、味苦、辛,有毒。归肺、肝、脾经。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3.禹白附:性温、味辛、甘,有毒。归胃、肝经。功效: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4.旋覆花:性微温、味苦、辛、咸,。归肺、胃经。功效: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
5.猫爪草:性微温、甘、辛,归肝、肺经。功效: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6.竹沥:甘,寒。归心、肺、肝经。功效: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7.天竺黄:性寒、味甘,归心、肝经。功效: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8.海藻:性寒、味咸,归肝、肾经。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9.昆布:性寒、味咸,归肝、肾经。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10.黄药子:性寒、味苦,有毒。归肺、肝经。功效: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11.海蛤壳:性寒、味咸,归肺、胃经。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12.海浮石:性寒、味咸,归肺、肾经。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13.瓦楞子:性平、味咸,归肺、胃、肝经。功效: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
14.礞石:性平、味咸,归肺、肝经。功效: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15.僵蚕:性平、味咸、辛,归肝、肺、胃经。功效:祛风定惊,化痰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