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婷就像是魏莱的“先锋队”,总是第一个动手,源于她对魏莱友谊的真实。
警察质问她们欺负陈念的时候,魏莱说是闹着玩,徐渺慌张地否认,只有罗婷以抱不平的口气反问:“我们欺负她?魏莱都要被吓死了好吗?”在得知魏莱死讯后,徐渺不自觉露出解脱的笑容,罗婷却真心实意哭了,说一定是陈念*的。
所以罗婷的施暴源于她暴力的手段和江湖义气式的友谊。
徐渺则是通过成为施暴者来避免自己被欺负。她天真地以为,自己只要顺着魏莱他们就可以不被欺负,所以帮着霸凌胡小蝶和陈念。
但是当魏莱等人失去目标后,徐渺又会从“同伴”沦为“猎物”。
所以她是软弱的,她的家庭也是。在被退学的时候,罗婷的爸爸选择动粗,徐渺的妈妈则是直接拉着徐渺下跪乞求。
徐渺并非不善良,不然也不会在听见垃圾桶里传来陈念的手机声时没有做声,但她的善良太软弱,等同妥协和不作为。
这样看来,三个主要的施暴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受害者。施暴与被害,在电影中并不对立孤立,而是互相转化,这才是最真实的一点。
04细节伏笔藏的好,不仅能够丰富人物性格,也会让人在观影的过程中有挖掘宝藏的乐趣。
除了上面的内容,夫人也发现了其他的一些小彩蛋,看看你发现没有?
1.影片最开始有一个陈念和小北笑的特写。从小北的发型来判断,既不是初识陈念时的辫子头,也不是寸头,不长不短的发型,可以推测,那是陈念和小北出狱后相逢的笑容。
2.陈念想考的学校不是北大,而是清华。因为魏莱说自己想考北大,刺激到陈念,有人推测陈念可能也想考北大。实际上,电影前段有个镜头展示陈念的家,扫到了一张北京地图,上面的“清华大学”被人用笔狠狠地圈了起来。
3.郑易(正义)不会缺席,他只是不及时,就像陈念躲在垃圾桶的那次情况一样。
4.打酱油一般的班长角色,则是代表了生活中的“大多数”看法,觉得胡小蝶自*是“太懦弱”,即便提供帮助,也只是有限的帮助,无法真正的拯救。
5.魏莱说视频都已经删除,但是最后警察从哪里拿到了视频?
6.魏莱在妈妈打电话过来时,情绪立刻激动起来,表面声严厉色,实际外强中干;小北也是在老杨警官提到母亲的时候开始失控,“问题少年”产生的原因永远有家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