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简介及照片,梅兰芳清晰照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5 00:19:59

郑振铎

郑振铎做主编的《文学周刊》看不顺眼了

他领衔在《文学周报》第八卷第三期推出了《梅兰芳专号》批梅,收录了郑的《打倒男扮女装的旦角——打倒旦角的代表人物梅兰芳》《没落中的皮黄剧》,以及其他人的批梅文章,共计十二篇,一起炮轰梅兰芳。

它首先鄙视了各媒体对梅兰芳的趋之若鹜。“对梅兰芳刚从北平到上海,各日报、小报便天天加以捧场,有的做着‘起居注’式的‘梅讯’‘梅花谱’,有的写了各种各样的赞扬文字……知道本报的历史的人,当然立刻便知道我们决不是什么‘锦上添花’的人,便知道我们绝不会加入这个热闹场中去的。”

梅兰芳简介及照片,梅兰芳清晰照片(5)

在《打倒旦角的代表人梅兰芳》的文章中写到,“我见到了他的一举一动,我真要避面他视,代他惶恐而又代他着急,代他难堪,而又代他羞愧。我们的当中会有了这样专以模仿女性为生活的旦角存在着,那真是我们的奇耻大辱……”。他称梅兰芳为“妖孽”、“变态人”,说梅“竟居然的成了中国的一个代表人物,在国际上的声誉竟可与李鸿章、孙中山相比肩。这种奇耻大辱,我们将怎样洗刷才好呢?”

这已经上升到大知识分子搞人身攻击的程度了。

为何大文豪郑振铎为何会如此“没品”,对一个艺术家恶语相加?其实在这场骂战中,梅兰芳不过是充当了其批判中国传统京剧的一个靶子罢了。郑振铎在《倒梅运动之先决问题》一文中说,“我们要打倒伪的艺术,必先打倒这般拥护伪艺术的家伙——上海的文乞”。

可见他的真实目的并不在打倒梅兰芳,而在于“打倒伪的艺术”。但打倒传统戏曲竟要从打倒梅兰芳开始,正从侧面说明梅兰芳社会上的影响力,一个时代的流量担当。

03 毒舌鲁迅岂能错过

遇到这种流量巨大的演艺圈名人,深具自媒体达人潜力的鲁迅先生又怎能错过蹭热点的机会?

据统计,仅《鲁迅全集》中,对梅兰芳的评论文字就有十七处之多,讽刺多集中在其表现形式上。此外,鲁迅在晚年还专门写过两篇评论梅兰芳的文章。

梅兰芳简介及照片,梅兰芳清晰照片(6)

《论照相》一文中,鲁迅毫不留情地对梅兰芳扮演的黛玉进行身段、外貌上的攻击,“我在先只读过《红楼梦》,没有看见‘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时候,是万料不到黛玉的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我以为她该是一副瘦削的痨病脸,现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个麻姑。”

《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中,鲁迅又对票友最爱的唱腔进行嘲讽,“前几天的夜里,忽然听到梅兰芳‘艺员’的歌声,自然是留在留声机里的,像粗糙而纯的针尖一般,刺得我耳膜很不舒服。于是我就想到我的杂感,大约也刺得佩服梅‘艺员’的正人君子们不大舒服罢,所以要我不再做……世上爱牡丹的或者是最多,但也有喜欢曼陀罗花或无名小草的。”

鲁迅不愧是民国“第一毒舌”,讽刺起人来也是毫不留情。

04 尴尬的胡适粉儿们

学术圈有没有梅兰芳的真爱粉呢?

胡适先生要算一个。梅兰芳在国内成名立腕后,很快就代表中国到国外进行演出,成为“国际巨星”。1919年,梅兰芳首次访日,在东京和大阪演出13天;1924年为支援东京帝国剧场的复兴,并为日本大地震灾民募款,再次赴日演出。

梅兰芳简介及照片,梅兰芳清晰照片(7)

▲图/1919年梅兰芳首次访日拍摄

1930年,梅兰芳应邀率团赴美,将中国京剧引入世界艺术之林。一位美国评论家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后写道“你忘记了一切,仅剩下他所绘制的一幅优美的图画,每个富有表情的姿势都象(像)中国古画那样浓重而细腻,单单服装和容貌看上去就十分美丽,充满极其微妙的庄严和宁静。”

梅兰芳在美国演出的成功要感谢胡适。

从1929年秋开始,梅兰芳为了准备赴美演出,曾多次造访胡适,专程向他讨教有关赴美演出事宜。对于如何征服美国观众,他心里没底,请求胡适为他选戏目,在内容旨趣、艺术风格上为他做指导。

梅兰芳简介及照片,梅兰芳清晰照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