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天赋不聪明”的梅兰芳在勤学苦练中注意观摩、比较前辈艺术家的表演,通过学习和探索,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在五十几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的艺术实践为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不断地创新出新风格、新意象的古装新戏和时装新戏,在民族危难之时排演《抗金兵》和《生死恨》;在日寇入侵、国土沦陷时蓄须明志,八年息影舞台。
他在入党时曾这样说:
我在抗战时期有点爱国表现,党肯定我,人民鼓励我,我感到莫大安慰。我知道,党和人民鼓励我,是体谅我当时的实际处境,能够保持气节,觉得难能可贵。可是我认识到自己做得还是很不够的。比起八路军、新四军,特别是比起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文艺战士,我感到惭愧,我今后要向他们学习。
这就是梅兰芳在人格、品质、精神方面所体现出的闪光之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他为人民、为艺术献身的一生。
非要吃祖师爷给的“这碗饭”1894年10月22日,在北京李铁拐斜街梅宅,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就是梅兰芳。没有人预想到,生于外患频频、清廷腐败、国家危亡之际的梅兰芳,后来会成长为蜚声中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常常充满着色彩斑斓的幻想,而梅兰芳的童年却甚为苦涩。他3岁丧父,由母亲照顾,伯父梅雨田抚养,虽然两家只有他一个男孩,但还是受尽了冷淡和漠视。除了母亲,他得不到更多的温暖,有一段时间几乎成了没人管的孩子。梅兰芳6岁那年,梅家因生活所迫,将李铁拐斜街的老屋售出,搬到百顺胡同。
到了读书的年龄,梅兰芳就到百顺胡同附近的一家私塾读书,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私塾后来搬到万佛寺湾,梅兰芳也跟过去学习。那个时代,梨园行的后代多数只能学戏,一是子承父业,近水楼台;二是生活所迫,学戏成名后养家糊口。梅家也不例外。梅兰芳7岁时,家里请来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教梅兰芳唱青衣戏,只《二进宫》四句老腔就教了好长时间,他还是不能上口。朱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又看他小圆脸上的两只眼睛呆滞无神,眼皮老是下垂,认为这孩子学艺没有希望,不由叹了口气,很武断地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饭吃!”一赌气,再未登梅家的门。这件事对梅兰芳震动很大。朱先生走了,梅兰芳有些沮丧,同时又暗下决心,非要吃祖师爷给的“这碗饭”。
1907年,13岁的梅兰芳正式搭班“喜连成”(后改“富连成”)。他白天在广和楼、广德楼演出,晚上到朱家向吴菱仙老师学戏,有时向姑父秦稚芬和伯母的弟弟胡二庚学花旦戏。这样边学戏边演出,把学到的技艺融于舞台实践,少年梅兰芳的表演水平有了很大长进。
开始练功时,姑父搬来一张长板凳,上面立放着一块长方砖,叫梅兰芳练习踩跷功,并要求站够一炷香的时间。梅兰芳初练时,看着那块立起的方砖,心里有点紧张,腿也发软,他战战兢兢地站在砖上,不一会儿,腿就痛得支持不住,有时练得头晕、恶心,只好跳下来。但他一想起吴菱仙老师的勉励,便咬咬牙,又站到砖上。日久天长,梅兰芳越站越稳,腰腿也能撑住了。冬天,梅兰芳在院子里的冰地上练踩跷、跑圆场,常常是滑倒了爬起来再练,练得脚上磨起了泡。
梅兰芳表演艺术的进步,除勤奋练功之外,还得力于看戏。他随喜连成班演出时,每次总是不等开锣就早早来到剧场,一直看到散戏才走。当中除了自己上场表演,其他时间总是如饥似渴地观摩前辈艺术家和同行的表演。
学无止境,艺无尽头。梅兰芳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誉满中外的艺术大师,固然是自己永不自满、勤学苦练的努力和奋斗的结果,但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多方求教、博采众长。
拒为日伪演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梅兰芳感到震惊、愤懑。翌年春,日军进攻山海关,窥测华北;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我守军第十九路军忍无可忍,奋勇抗敌,全国各地各行各界民众纷纷捐款捐物,支援淞沪抗战。
梅兰芳在北平义演三天,为淞沪抗敌受伤将士筹措医药费。有一天,梅兰芳和友人《申报》总经理史量才谈起形势,史量才说:“沈阳已经失守了,看起来华北也是岌岌可危,很可能你要当‘内廷供奉’。”梅兰芳知道,北平是不能再待下去了。这年冬,他毅然离开从艺20多年的北京城,举家南迁上海,先暂住沧州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
此时,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扶植拼凑起傀儡伪满洲国,他们企图请梅兰芳前去演戏助兴,特派一个满清遗老到上海邀请,梅兰芳多次推托拒绝,这位遗老见无计可施,恼羞成怒,用教训的口气说:“你们梅府三辈受过大清朝的恩典,樊樊山先生且有‘天子亲呼胖巧玲’这样的诗句,而今大清国再次复兴,你理应前去庆祝一番,况且这跟演一次堂会戏又有何区别?”梅兰芳站起身来,语调平和却义正辞严地回答:“话可不能这么说,清朝已经被推翻,溥仪先生现在不过是个普通老百姓罢了,如果他以中国国民资格祝寿演戏,我可以考虑参加。而现在他受到日本人的操纵,要另外成立一个伪政府,同我们处于敌对地位,我怎么能去给他演戏,而让天下人耻笑我呢?”那人无话可说,扫兴而去。
梅兰芳蓄须明志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对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香港也遭到日军的猛烈轰炸和炮击。就在日军占领香港的第一天起,梅兰芳决定蓄起胡须,表明自己坚决不为侵略者演出的心迹。
日本侵略军在占领香港后,在“大东亚共荣”的幌子下,对匿居香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施以怀柔政策。在香港任占领军报道部艺能班班长的中国通和久田数次登门拜访,邀请梅兰芳参与“大东亚共荣”建设,梅兰芳则始终坚持不出。
有一次,和久田带有威胁性地要梅兰芳赴日本东京演出《天女散花》。梅兰芳则以息影舞台已久,加上浓密的胡子如何唱戏而力拒。和久田知道对梅兰芳这样知名度极高的名人不便硬来,只好悻悻而返。
梅兰芳以后由香港返回上海,继续蓄须明志,直到抗战结束,充分表现了一名爱国艺术家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的入党道路梅兰芳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之高,但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道路上,他的成长却有着曲折的经历。20世纪50年代初,*等人十分关心梅兰芳的入党问题,但都被他以“我们做演员的,生活有些散漫,我还要努力”为由婉拒了。直到有一天,他被邀请去参加讨论其弟子程砚秋的入党问题。他这才发觉,比起弟子来他的思想落后了。
不久,梅兰芳就向艺术研究院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梅兰芳没有找*总理而是找其他人做了入党介绍人,梅兰芳说:“总理的关怀,我很感动,他做砚秋的入党介绍人,我也感到荣幸。但我想文艺界知名人士入党的很多,如果大家都援例要总理做介绍人,总理如何应付得了!我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不应特殊,我希望中国戏曲研究院和中国京剧院的两位党委*张庚、马少波同志做我的入党介绍人,这样,有利于党对我的具体帮助。”
这说明梅兰芳的政治觉悟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第一次递交的入党申请书是由他人代写的,因此有人认为梅兰芳对入党这个问题不够严肃,也不够重视。于是,他的入党一事就这样搁浅了。梅兰芳意识到问题的严肃性,欣然接受批评,于是亲自认真重新撰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入党申请书。1959年7月1日,梅兰芳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至此,梅兰芳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经历了清末、北洋、国民党几个时期后,梅兰芳深深感到新中国在各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变化,感到共产党和国家对自己的信任、期望,他也用努力演出、积极参加戏曲改革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和人民。
本篇图文摘编自《梅兰芳的梅风兰韵》《初心:共产党员纪念册》、百度网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