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宽窄巷子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6 06:24:16

02

其实宽窄巷子无外乎就是三条巷子: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你也可以按北方人的说法理解,就是三条胡同。

当然,只不过这不是三条普通的胡同,而是打上了满清和成都文化符号的三条胡同。你可以认为它庞杂,也可以认为它厚重。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它的时尚与潮流。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成都驻守着千余兵丁,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作为官邸与营房。清朝时期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其他人一概没有资格。在汉人眼里,这里一直充满神秘色彩。

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举城百姓都可以自由出入了。那些颇有钻营能力的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满族旗人的家产。

一时之间,这里成为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混住杂居的独特格局。此间的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名叫如意胡同。想想那个时期的景象,倒是蛮有意思的:新潮与守旧,传统与革新,显贵与三教九流,就像庙会一样热闹。

辛亥革命以后,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随后交出政权,拆除了少城的城墙,民国的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像于右任,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文辉等先后定居在这里。甚至,连蒋介石也曾经来过这里小住过。

特殊阶层的进驻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民国初年,“胡同”被改称“巷子”了 。

1948年,一次城市勘测中,传说当时的工作人员在测量之后,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巷子标为“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条标为“井巷子”。

名字的来历就这么简单,一点儿也不诗意。然而,今天,它对于全国游客却成为了“诗和远方”代名词。

20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在保护老成都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为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

宽窄巷子街区,正式作为成都的靓丽城市文化名片,出现在全世界游客面前。

2005年,宽窄街区重建工作启动。

2008年6月14日是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宽窄巷子作为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都旅游恢复的地标向公众开放。

宽窄巷子,宽窄巷子简介(5)

宽窄巷子,宽窄巷子简介(6)

03

宽窄巷子原有70多座院落、300多间房屋。如今,原来的老城墙、金水河等已经消失了,只剩这些院落群成为千年少城的最后遗存,被称为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这个清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也是成都对少城的最后记忆。许多喜欢怀旧的老人,都是奔着这个来的。他们在这里久久伫立,既壮怀激烈,又欣慰满足。

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整体空间风貌较为完整,延续了清代川西民居风格,街道在形制上属于北方胡同街巷,其主要特色为;“鱼脊骨”道路格局。这种格局形式便于街道居民自发式管理,奠定了宽窄巷子安静、悠闲的生活基调。

改造后的宽窄巷子由营房宿舍慢慢与川西民居融为一体,建筑风格和细节再现了老成都的过去几百年的生活韵味。

有阅历的人,到了这里就挪不开步了,而年轻人则充满了陌生与好奇。这是一种奇异的对比,但又是一种很好的融合,中间既有断裂又有弥补。

改造后的宽巷子宽约7米左右,窄巷子约5米左右,沿街建筑为1-2层,高度5-8米,与现代大都市成都形成鲜明对比。成都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城市,它的标新立异与海纳百川总让人暗暗称奇。

宽窄巷子的沿街特色,外立面基本以传统院门形式为主。每家每户的大门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材料,不同朝向,不同尺度,有屋宇式、石库门等,加上黑灰墙与小青瓦做的窗花,整个街道的主调呈现出强烈的清代特征,时空感觉鲜明,有很强穿越的味道。

宽窄巷子北起支矶石街,南至金河街,东抵长顺街,西含同仁路,占地面积近300亩。然而就是这不多300亩,却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游客的脚步与目光。

宽窄巷子,宽窄巷子简介(7)

宽窄巷子,宽窄巷子简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