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
行之名,始于南宋,至宋代,随着生产的发展,行当逐渐增多。行之名,呼之欲出,南宋徐珂著《清稗类钞·农商类》:“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为七十二行。”可见唐时的三十六行,至宋代已经增加为七十二行。
元朝时期,有了一百二十之说。《元曲选·关汉卿》云:“想一百二十行,门门都好着衣吃饭”。
“三百六十行”之说,最早见于明代田汝成的《游览志余》,谓“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也”。
摆摊
在旧时社会需求开创出许许多多的行当,但也出现了行当之间的高低贵贱,好行当和丑行当(差的活计,劳作辛苦收入不高,人们认为其社会地位低下的劳作)。
古人依据行当人的身份和地位,将行当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类。
士农工商语出自春秋时《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管子(前725-645年),即管敬仲,春秋初期颖上人。名夷吾,字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哲学家。
初期的士农工商之说,并无地位高低贵贱,可理解为治理一个国家的四个方面,读书人安心读书求进,农民安心田间劳作,人们有粮,不怕饿死,天下才会安定。
士农工商是古代社会民众的总称,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和做官的、从农的、从工的、经商的。
读书人有文化,能成为国家栋梁
古时人们鼓励读书
古时人们鼓励读书,认为读书人有文化,能成为国家栋梁(当官)。古人奉行“万般天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是天下最大的事,读书人有文化的人最受人们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