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十出生的人,正月初十出生的有虚岁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1 01:19:16

青年楷模、巡视先锋 —— 忆宁杰宁杰,原名宁进叶(参加新四军后改为宁杰),父亲宁学文,母亲汪氏是小工商户。1917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豫南平桥区邢集镇邢集村。1935年在原北平弘达中学二院读书时,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遭反动军警殴打,嘴部及全身多部受伤。1936年2月加入北平学联爱国学生组织“民先队”,并成为骨干队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从北平撤至山西太原,宁杰随总部转战太原,临汾。山西失陷后受地下党组织安排返乡,组织开展民先活动。并在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乡后被地方党组织任命为邢集党支部支部*。1938年10月被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陈少敏选调为“省委巡视组”成员,带队南下四望山组织开展根据地建设,1941年2月任命为新四军五师警卫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2月在卾豫边区白兆山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时年25岁。英雄的生命虽然短暂,先锋事迹在家乡广为流传。宁杰的家乡邢集镇属革命老区,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1926年到此成立共产主义领导小组,他的学生吴仁甫1925年在武汉经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吴家尖山党支部*。吴家尖山革命根据地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南方八省十四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其中之一。尖山是豫卾边区省委所在地,是豫卾边区红军游击队诞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刘少奇、李先念、陈少敏、危拱之在此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输送了近5000人的革命队伍,宁杰在革命队伍的成长和进步,得益于这片红色沃土的滋养和熏陶。宁杰的姑父龚古纯是信阳农民协会联络员,中共党员。1926年化名陈西夏,以串乡行医为名联络各地成立农协会。1927年十岁的宁杰在他的影响下走向求学报国之路。开始在邢集镇读私小,又到明港镇上高小,然后到开封黎明中学就读,“九.一八”事变后和同学夏鼎(1945年任中共信确县委财政科长)一同考入原北平弘达中学高中部。弘达中学是一所别开生面的学校,办学者是五名东北人,大部分学生是"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逃亡来的青年。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学习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外,在高中部还开设了军训课,聘请东北军中的军官做教练,注重对学生进行抗日爱国和组织纪律教育。这所生机勃勃的学校里,曾走出过中央军委委员,两广省委军委*李硕勋,东北抗联副司令魏拯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宁杰的心胸豁然开朗,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道路。“一二.九”运动爆发时,宁杰带领弘达中学的学生投入了运动的洪流。运动中,成千上万的爱国学生集合起来,怒吼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保卫华北”、“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宁杰面对国民党军警的水龙头、大刀、皮鞭,仍奋力抢救战友,毫无畏惧冲在前面,嘴部脸部打烂,浑身上下被皮鞭打伤仍不退缩。由于他在这次运动中英勇顽强的突出表现得到弘达中学二院地下党组织高度关注,后来吸纳他为民先队骨干,进入民先队总部开展工作。宁杰堂兄宁淮,字守儒(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十一军副军长),宁淮比宁杰大一岁,家境贫寒,家庭生活稍好的宁杰与他非常要好。“九.一八”事变后宁淮父亲被国民党拉夫(军队挑夫),生了眼疾才放回等家庭变故,一家六口人的生活负担全压在未满16岁的宁淮身上,他只好辍学回家拼命劳作。生活艰难困苦之际,中共地下党员吴仁甫,黄仁风对这个勤学好思的苦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动员师生捐助宁淮在家里开了个小文具店,代卖代订书刊报物,并介绍四乡师生去购去订书藉与文具用品。小店因此也越办越好。中共尖山党支部*吴仁甫利用亲属关系在此广泛联络进步人士及地下党员,久而久之小店便成了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宁淮利用出外订购和发送机会,为党组织传送情报信息,他也便成了名符其实党的地下交通员,但仅受吴仁甫同志单线领导。宁杰到开封和北平上学后不忘儿时伙伴,把他读过的书藉刊物经常邮寄宁淮,支持他自学成才。为人正直,思想进步的宁杰还时常把《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夹带寄回,让宁淮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并在寒暑假回乡相聚时宣讲东北义勇军抗日故事和开封、北平的学生运动。并讲“一二.九"学生运动,他一个高中生为啥冲在前面的革命道理。这些进步书刊和革命故事传输是邢集地下党不可多得的信息来源,成为当地共产党了解外部世界动态信息,撑控时局变化更加直接全面。有力的支持党组织建设的全面发展。为发动当地群众参与全民抗战提供了力量源泉。1937年全民抗战爆发后,宁杰叔父开明绅士宁学志四处宣讲王国华(王老汉,*誉他为:“农民革命的领袖”)带领的红军游击队是抗日的希望。一次有人讲:“红军游击队*人放火”。他当时便拍案驳斥道:“胡扯,在民族存亡危若累卵的严重关头,不记前仇对外者谁个?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救国救民为已任者谁个?是共产党人,请问你们这些诬蔑他们的人,还有没有良心”?说得此人哑口无言。宁学志不但支持侄子宁杰、宁淮、宁守国参加新四军,还向红军游击队资助一千个大洋。“广泛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抗日救国,人人有责”的宣传口号从小文具店传向四面八方,为新四军以后的发展壮大积蓄了力量。宁杰从山西民先队总部返乡后立即与中共尖山区委文敏生,陈思博,黄云樵一起公开地在王岗成立信阳抗敌后援会,发展民先队,宣传抗日救国,发动群众支持红军,动员青年学生到确山竹沟找红军或者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桐柏“七十七军工作团”受训。宁杰立即在邢集成立了邢集民族解放先锋队,亲任指导员,任命宁淮为民先队长,以民先队名义领导、整合邢集各方政治力量,组建自卫武装,他带头从家拿出五支枪,筹集了部分武器,建立了十几支枪的武装力量一一邢集抗日自卫队。1938年元月,宁杰介绍宁淮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邢集街第一个党小组,归属中共尖山区工委党支部领导。3月份党小组发展了十几位新党员,在尖山区委蔡云生领导下正式成立了邢集街道党支部,宁杰任支部*。同月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在邢集东稻场召开东进誓师大会,罗炳辉代表中共中央南方局到会祝贺,周骏鸣团长率领一千多人队伍东进抗日。年幼的宁守国随队南征北战。宁淮留在地方,不久上级选调宁杰到确山竹沟“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10月份宁杰结业后在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陈少敏安排下到“河南省委巡视团”,南下四望山根据地开展巡视工作。1929年4月,郭述申任中央巡视员,到豫南、鄂东北巡视党的工作后,1930年1月向中共中央报告:大别山区普遍建立党、团组织,开辟鄂豫皖苏区条件成熟。193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共卾豫皖边区特委,使鄂豫皖苏区得以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陈少敏同志在竹沟非常重视党的干训班和党委巡视团工作,选调优秀干部南山四望山,深入罗、礼、陂、孝,应、随地区全面勘察地形地貌,考察基层组织建设和地方干部队伍后省委巡视团向中共河南省委提出:“信南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从而为省委决定以四望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信阳,随后武汉沦陷。豫南四望山周边云集大量日伪军和国民党溃败部队,地方土顽势力趁势作乱,一时“局面混乱不堪,人民怨声载道"。四望山地区早在1927年11月爆发了震撼中原“四望山农民暴动”。1928年春,遭到反动势力围剿,起义失散人员郏文连、刘云堤、王成基、徐了玉等人在党组织安排下分散隐蔽到天目山下吴家尖山,尖山党支部*吴仁甫和大别山暴动联络员王秀松把这部分骨干力量掩护起来,在邢集三官庙方贞卫家(文敏生岳父)躲藏数月,为四望山的红色革命留下宝贵火种。党组织派宁杰到四望山开展巡视工作出于多种因素:一是他政治立场坚定,政策理论水平高,二是地域文化基础较好,三是他有民先队人脉资源(抗战时期民先队总部组织南下工作团,此时均在武汉外围信阳、应山、随州地区)。1938年11月,在中共河南省委和豫南特委领导下成立“信阳抗日挺进队”。国民党县长李德纯(后改名朱毅,成为我国兵器工业奠基人)任司令,朱大鹏任副司令,王海山任参谋长,危拱之任政治部主任。迅速开赴信阳四望山,创建了新的根据地。1939年1月17日下午,陈少敏在竹沟开欢送会,欢送李先念司令员(化名李威)领导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160余人南下抗日,次日豫南特委*王盛荣护卫游击支队踏雪经尖山、邢集、王岗、古城、平昌关、吴家店南下四望山。因为前期省委巡视团先遣队因素,一路过关夺隘在月底与四望山刘子厚、危拱之的信阳挺进队在黄龙寺会师,并在此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议,落实迅速汇集,扩大抗日武装,统一指挥开辟卾豫游击战场。黄龙寺会议使坚持敌后斗争的同志和巡视团成员听到了*、党中央的声音,找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的方向,鼓舞了士气,提升了信心。豫南谭家河张裕生、周映渠抗日自卫队,四望山进步知识分子黄绍九,信罗边蔡韬庵、蔡玉坤、张牧耘、李鹏飞、聂耀三、郭景阁等领导下的抗日自卫队纷纷加入信阳挺进队,后来陆续编入豫鄂游击大队。迅速落实了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提出的:“第一是发展武装,第二是发展武装,第三是发展武装”的要求。3月8日,李先念在罗山灵山寺与省委巡视团一同南下贺建华(时任罗山、礼山、黄陂、孝感中心县委*),郭述申(1939年1月到红安七里坪)到鄂豫皖边区组建的新四军第六游击大队的大队长罗厚福、政委熊作芳和护送省委巡视团警卫班会师,在此召开灵山寺会议,此后在省委巡视团警卫班跟随下继续南下大悟、孝感等地,最后到达京山,与陶铸,杨学诚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会合。1939年6月,省委巡视团与李先念,陈少敏在湖北京山养马畈会师,陈少敏主持召开养马畈会议,讨论豫南和鄂中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问题,成立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陈少敏,参谋长周志坚,支队下辖四个团,信阳挺进队的六个中队被编为二团,团长王海山,政委钟伟。宁杰被派往信应地委任组织干事,*刘子厚,副*兼宣传部长文敏生。“凡是党的工作没有如愿的开展,其关键乃在于党与群众的联系太差”。这是1941年中共中央党刊《共产党人》,发表杨学诚同志《给各地组织工作者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1939年11月中旬朱理治、李先念、陈少敏召开四望山会议,正式任命杨学诚为卾豫边区党委组织部长。宁杰与杨学诚在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彼此战友,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共同目标又走到了一起并肩作战。当时鄂豫边区虽然实现了党的组织党的武装全面统一。干部队伍却来自四面八方,有工农干部,知识分子干部,有红军老干部,有“一二.九”运动中涌现的新干部,有来自外省市的外来干部,还有土生土长的当地干部,甚至有重庆来的干部,其中绝大部分是新干部。干部队伍中纪律松驰,分散主义、本位主义,自由主义,廉洁廉政建设不足等毛病很多。为加强政治建军和建设一支无限忠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队伍,鄂豫边区代理*陈少敏、组织部长杨学诚指导信应地委开展党员干部“找毛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后来延伸为开展反对干部中的不良倾向的斗争,宁杰不负领导厚望和党组织的信任,在刘子厚、文敏生的关心支持下,深入基层党组织调研指导,与党员交心积极探讨组织实施,大胆实践,很快真正实现了思想武装和军事武装真正统一,开创性增加干部廉政教育和制度约束管理,为全区开展反对干部中的不良倾向斗争树立了典范,为鄂豫边区政治建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宁杰在短暂的人生中也有三次逆行,他不贪恋于个人的安逸享受,不追求达官厚禄,北平求学后到民先队总部国民党许以高官厚禄不要,立志返乡焕起民众,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回乡后置地方国民党政府给以丰厚待遇和富裕家庭生活而不顾南下四望山开辟新区,甘愿吃苦受罪,在信应地委机关工作却坚决要求到一线去流血牺牲。1947年4月,信应随游击总队成立,刘子厚任政委,辖三个大队,七个中队。宁杰任六、七中队指导员。宁杰堂兄宁淮任二中队中队长,弟兄俩人从38年秋分别在此重逢,都是喜出望外,此时宁淮才知道堂弟宁进叶改名叫宁杰。弟兄俩人整编后立即转战信罗边平汉路东一线打击日寇。先是在路东与顽军第四游击纵队激战,又在陈家道口打击灵山冲的日本鬼子,战斗中宁杰带领党员冲锋在前,把日本鬼子重重包围,光在稻田里打滚,跑不出去,打死打伤多人,关键时刻土顽分子顾敬之却带人包抄我军后路,替日军解围,战斗中七中队中队长袁传禄负伤,部队不得不转入灵山寺休整。事后,顾敬之把新四军打死鬼子的头割下,无耻地向民众宣传是他们打日本人了!部队在灵山寺尚未休整,就接命令转战平汉路西攻击桂顽向我大、小悟山根据地进范。七中队在宁杰的带领下担任主攻望夫山东面主攻任务。望夫山山体南北走向,四面是悬崖绝壁,无法攀登;南面和北面是是山脊梁,人冲去是活靶子;唯有东面坡度稍缓,敌人占据望夫山制高点,周边有数千万块大石头围垒寨墙,易守难攻。宁杰带领中队冒着弹雨火幕强攻多次,中队伤亡严重,百分之七十党员牺牲或负伤,宁杰也浑身受伤多处仍然指挥战斗。第二天,平汉支队长周志坚命令宁淮二中队替换七中队强攻,二次强攻均末成功,直到夜里陈少敏带领人马,拉着迫击炮增援,凭着炮火威力第三次强攻,攻下望夫山高地,取得了西线作战的胜利。这是宁杰、宁淮弟兄俩交替联手作战。大、小悟山战斗后,信应随游击总队改编为豫鄂游击挺进队第七团队。宁淮任一营二连连长。宁杰所在七中队集体调编为边区警卫连,宁杰任警卫连指导员,从此弟兄俩人分别,再无相见之日,宁淮暮年每忆此时,泪如泉涌。宁杰所在警卫连很快扩编为警卫营,他任教导员;边区警卫营扩编为警卫团后,他先后担任团政治处主任,代政委。他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陈少敏突围,亲自断后直打得枪弹皆尽……,宁杰1942年2月在安陆城西的白兆山南麓雷家冲雷家祠堂里伤病齐发,不幸病逝,葬于狗蜷岭下王家松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