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成都军区空军抗震救灾官兵急赴成都重灾区彭州龙门山镇实施紧急搜救,官兵在大雨中用身体搭建人梯,托举着转移伤员。刘应华/视觉中国 图
“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

2008年5月13日,当时北川中学高一学生廖波被倒塌的楼房压着,同学兼好友李阳站在废墟上,为廖波举着吊瓶。经过一天一夜的守候,廖波最终获救。李阳,从此被称为“吊瓶男孩”。 陈燮 摄
后来,李阳被保送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大三时入伍走进军营,如今回到家乡绵阳从事医药工作;廖波装上了假肢,已立业成家。
生命的敬礼

2008年5月13日,北川,从废墟中被救起的小孩向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礼,表示感谢。这个小孩子当时三岁,名叫“郎铮”,被称为“敬礼娃娃”。杨卫华/IC 图
2015年2月26日,定格这张“敬礼娃娃”照片的摄影记者杨卫华病逝,享年52岁。他曾将这张摄影作品所得的全部奖金捐献给了北川,用于灾后重建。
“坚持住”

2008年5月15日上午,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城茅坝小学垮塌的教学楼里,云南消防地震救援队员正守候在“芭蕾女孩”李月的身旁,一位救援人员牵着李月的右手鼓励她坚持住。此时李月已被困近70个小时。 由于李月的小腿已经坏死,医护人员于5月15日在救援现场为李月截肢后,她终于获救。视觉中国 图
直面生死的悲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