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真人图片,曹雪芹纪念馆图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4 22:14:20

江宁织造署旧址

曹雪芹自幼生活在这样一个富丽的文学美术环境之中,博览群书,尤爱读诗赋、戏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书籍,其他诸如戏曲、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文化知识和技艺莫不旁搜杂取。

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皆与曹家连络有亲。李煦还兼任两淮盐政(治所在扬州,曹寅生前也曾兼任此职)。

曹雪芹小时候走亲访友时,多次游历苏州、扬州、杭州、常州等地,对江南山水风物十分钟爱。友人敦诚、敦敏诗作谓为“秦淮残梦”、“扬州旧梦”。

据考证曹雪芹幼时在拙政园住过,红楼梦所描写的大观园,许多景物、建筑,可以在苏州园林中找到原型。

曹雪芹真人图片,曹雪芹纪念馆图片(5)

拙政园·东园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康熙间,曹楝亭(曹寅)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随园,原本为曹寅为迎接康熙南巡营建)

《红楼梦》最动人的黛玉葬花,也可以追溯到曹寅。他的《楝亭诗钞》里就有两首葬花诗。

·

03 家道败落

·

雍正上台后,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雍正六年(1728年),曹頫以“行为不端”、“*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13岁的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曹雪芹真人图片,曹雪芹纪念馆图片(6)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

刚回北京时,尚有崇文门外菜市口老宅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聊以度日 。但为了偿还所欠银两,以及填补家用,不得已卖地。有家奴趁此作乱,更有贼寇入室盗窃,终至沦落到门户凋零,人口流散。

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曹雪芹体会了世态炎凉,对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

04 广交名流

·

雍正末期,曹雪芹已经长大,他代替曹頫料理家务接待宾朋。曹家兴旺时,与很多贵族家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有姻亲。

比如平郡王福彭,是克勤郡王岳托后裔。其母嫡福晋曹佳氏,是曹寅之女,所以福彭是曹雪芹的姑表兄。

再比如弘晓,是怡贤亲王胤祥(就是雍正最爱的十三弟)的儿子,袭怡亲王爵。

还有敦敏、敦诚兄弟,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他们都与曹雪芹交往甚密。

即便曹家败落,以曹雪芹的才华和学养,令他在北京朋友圈里,不乏王孙公子。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曹雪芹得以领略北京王府文化。

曹雪芹真人图片,曹雪芹纪念馆图片(7)

敦诚敦敏和曹雪芹

乾隆元年(1736),曹雪芹二十二岁,谕旨宽免曹家亏空。此后他曾任内务府笔贴式差事,后来进入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旧称虎门)担任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

乾隆九年(1744),曹雪芹三十岁。敦诚十一岁,敦敏十六岁,入宗学。兄弟俩十分敬仰曹雪芹的才华风度,欣赏他那放旷不羁的性格和开阔的胸襟。

在漫长的冬夜,他们围坐在一起,听曹雪芹诙谐风趣、意气风生的“雄睨大谈”,经常被曹雪芹的“奇谈娓娓”“高谈雄辩”所吸引、所折服。

敦诚《寄怀曹雪芹》诗云:“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记录并深切回味这段难忘的日子。

曹雪芹大约于本时期写作《红楼梦》的初稿《风月宝鉴》。

·

06燕市狂歌

·

乾隆十二年(1747),曹雪芹三十三岁,这年移居北京西郊。

此后数年内住过北京西单刑部街,崇文门外的卧佛寺,香山正白旗的四王府和峒峪村,镶黄旗营的北上坡,白家疃(西直门外约50里)。

这个时期,曹雪芹住草庵,赏野花,过着觅诗、挥毫、唱和、卖画、买醉、狂歌、忆旧、著书的隐居生活。

此时他生活贫困如洗,靠卖字画和福彭、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亲友的救济为生。

敦诚《赠曹芹圃》诗云:“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曹雪芹真人图片,曹雪芹纪念馆图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