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采购年货的时候。
这两年,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文创年货”。那些品类从青铜器到书画,年代从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形形色色以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宝贝”,摇身一变为既有新意又有文化的年货,立刻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成了年货清单上的新宠。
不过,也别只顾着新鲜好看,其实每一款“文物年货”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今天就来好好跟大家聊一聊。
五帝书五福
“天下第一福”里的福寿双全
过年贴“福”是中国人的传统民俗,有的地方还会把“福”倒过来贴,意为福来到。南宋周必大《玉堂杂记》中就有记载:“除日,更春帖、柱联、门额,于堂轩楣枋贴福、禄、寿、一财二喜等字。”可见早在南宋时就出现了过年题写或贴福、禄、寿、喜、财的斗方了。
顺势应景,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兔年福桶”春联礼盒,里面包含了四十三件年货,包括对联、福字、窗花、兔子年画、门神、财神等,一应俱全。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要数“五福盈门·五帝书五福”,包含了康熙、雍正、乾隆等五帝御笔“福”字。
在中国的文化里,“福”代表福气、福运、幸福,与一切美好的愿望息息相关。
“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神祖)保佑。从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福”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示)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个部分组合成的会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佑、福备(万事顺遂)的意思。
后来,经历金文、小篆、隶书等的演变成发展成现在“示”字旁,“一”“口”“田”的写法,古人有讲“一人有其田,不愁吃和穿”是为福。
正是由于福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的历史文物中与“福”有关的也是数不胜数,其中就有出现在故宫“兔年福桶”里,被称为“天下第一福”的康熙帝御笔“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