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儿子的后代,康熙大儿子的后代怎么样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8 04:08:34

胤祉

三儿子胤祉(zhǐ),是个书生学究。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诸如陈梦雷,李钹,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因此将皇位传给他。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可能在康熙的眼里,这个儿子是孝顺的,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联络党羽。他似乎也请过方人,替他算命。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反而对他的门下说,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康熙甚是喜欢他。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胤祉的结局我不是很清楚,康熙朝的时候被封为亲王。雍正朝的时候他肯定是获了罪,老四是不可能容忍这个比他年纪大的哥哥,还位高权重的,估计是削了爵吧。

康熙二儿子的后代,康熙大儿子的后代怎么样了(5)

胤禛剧照

皇四子胤禛(zhēn),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最终夺得大位。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康熙的五儿子胤祺(qí),(是不是第五个儿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还珠里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传说中这宜妃性子直爽,的确是很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但绝对不是专宠,康熙这个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胤祺早年带兵,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吧,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过有人说他因为打仗的缘故,破了相(本来应该是极帅的,说他老娘生的儿子都是男生女相,极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当皇帝了,比如偶家孙策就是这样气死的。所以没有参与夺嫡就可以说得通了。雍正继位后,还是不能容他,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第六个儿子胤祚(zuò),也是德妃所生,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示题),还有两个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宠过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yòu),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

康熙二儿子的后代,康熙大儿子的后代怎么样了(6)

胤禩剧照

重量级人物来喽~胤禩(sì),康熙的第八个儿子,是个我每每不忍提及的人物。生母良妃,出身微贱,是康熙老儿从辛者库里发掘出来的美人。清朝的时候讲究子以母贵,八八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后来他的母亲因为他的争气,得以晋升妃位。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称之为“八贤王”,就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荐他。康熙一废太子后,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说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党的首领人物,所谓阿哥党,是针对太子党所言。可以说,胤禩与他的集团,当年应该做过不少将太子推下位子的谋划。阿哥党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祯。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团太过于出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康熙老头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皇太子的权利过甚都会心有不满,何况这个母亲出身微贱的儿子。又因为相面人张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贵不可言,被不怀好意(或是笨蛋)的大阿哥告诉了康熙。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张明德,并削去胤禩爵位。可以说,一废太子的时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终究因为康熙对旧太子念念不忘,又因为张明德事件获罪,受到了打击。坦白的讲,在这种封建社会,胤禩试图以民主的方式成为皇太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没有指望的事情。

二废太子之后,群臣还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对这个儿子打定主意是提防的,前次说他是少不更事,这次干脆就说他是居心险恶了。约莫康熙五十三年时候,康熙的寿日,胤禩因为母亲忌日的原因不能亲自拜寿,派人送去两只将死之鹰。康熙大怒,立刻骂胤禩不忠不孝,连带骂他为辛者库贱妇所生,并且声称父子之恩断绝。并停爵停俸。在我看来,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事出蹊跷,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调查,而是借题发挥,说明他已经毫不顾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声对他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他害怕有朝一日被逼宫,所以一定要打消胤禩以及他的党羽对储位的幻想。

同年,胤禩感染了伤寒,几近毙命。康熙当时在承德,只是批复:勉力医治。后因康熙要御驾回畅春园,路上会经过胤禩居住的园子,此时的胤禩已经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让其他儿子将其移回京城。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过的时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个讲求迷信的帝王,他尽量远离这些可能带来晦气的事情。至于儿子的死活,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最搞笑的是,当皇九子胤禟坚决反对,说将死的人了,不应该挪动。康熙居然说,这可不是我逼你们要挪走他的,你们回头不要怪到我头上。

然而胤禩还是活了过来,像小强一样顽强地活了下来。只是从此以后,他不再有希望继承康熙的大业了。后来康熙老头可能也觉得自己做得过了头,下诏恢复了胤禩的爵位俸禄。但是,胤禩在康熙朝,只是贝勒而已。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朝臣都还是支持胤禩的,大学士李光地(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还曾经说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雍正继位之初,采取拉拢的两面派手法,封胤禩为廉亲王。胤禩倒也没有兴风作浪,然而却因为种种欲加之罪,最终被胤禛治罪。剥夺爵位不说,竟然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鱼”的意思。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

小小点评几句,我个人是很同情这个人物的,因其生母身份低下,估计胤禩从小受了不少歧视,所以才养成了要强但处事圆滑的性格。他夺嫡的失败,一是康熙的无情,二是方法的失误,猜测这跟他对康熙性格的不够了解有关,不像胤禛,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 但是我觉得胤禩还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雍正朝多数的表现还是逆来顺受的, 说白了, 就是江山社稷为重,并没有如何勾结群臣,祸害朝纲。 即便有些无奈的成分, 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他的确是个贤王。

最后引用金庸的诗总结一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强极则辱,情深不寿。

康熙二儿子的后代,康熙大儿子的后代怎么样了(7)

胤禟剧照

皇九子胤禟(táng) ,宜妃所生。关于他的容貌,有两种说法,一是极其俊美,另外的说法是很胖,像个猪一样。我当然愿意接受第一种说法,这个皇子并不如何得宠,估计才能也有限,但是却是当朝第一大富翁。估计聪明都用在挣钱上了吧(暂且不说途径是否正当),他是胤禩的忠实支持者。忠实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时他随身携带毒药,倘若事情不妙,就吞毒药而死。我觉得不管他是怎样的人,就凭着他这样对胤禩这个哥哥,就值得我对他有好感了这个九爷在雍正朝的时候被发配到西北, 其实就是让年羹尧看管起来,不让他跟八爷党人通有无。但是这个老九就是下定决心斗争到底,他居然想出来用西洋文字拼满文的方法制作密码,与他儿子联系,互通讯息,算得上是开创我们国家密码学的一个先河了。雍正非常讨厌他,而且瞧不起他。胤禟曾经说过:成则王侯败则贼,只不过我们亦是兄弟亦为贼罢了。

胤禟的命运很是悲惨,被雍正改名为“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反正不是好词。最后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之中,比胤禩早一两个月吧。传说是被毒死。

第十个儿子胤䄉(é),生母是个皇贵妃,不过死的比较早。这个十阿哥传说中比较大条,南书房中的倒数。康熙的儿子个个精灵古怪,所以这个笨笨的小孩还是挺讨他老头子喜欢的。他也是死心塌地挺老八的一个,可能因为自己没什么指望吧。在康熙年间就被封为郡王,那时候,老八老九都不过是贝勒贝子,这跟他妈妈的身份估计是有关的。老十在雍正朝的的时候被打发去守陵之类的,后来就跑到张家口那一带蜗居了。但是心思大条的人总是不一样,比较有福气,居然活过了雍正朝,乾隆二年才死。

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胤裪(táo) 。这个宝宝是苏麻拉姑养大的,所以与其他的小子们都不大一样。他也是没有参与夺嫡,但是康熙末年还是很受重用的。雍正刚上台后给他封了个郡王,随后又予以打压,估计也是削爵之类的,后来乾隆上台,加封了亲王吧,这位大哥生性很是豁达,肯定跟苏麻的教育有关,活到了七十八岁。

康熙二儿子的后代,康熙大儿子的后代怎么样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