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2 农业部门劳动力年平均实际工资和生存工资的变动趋势
注:数据来源于表2。
从图 2可以看出, 1990年以来农业部门劳动力年平均实际工资一直在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平均实际工资一直落后于生存工资,这说明农村居民依靠纯粹的农业收入还无法达到基本的消费水平。从生活的角度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有外在的拉力,而且内在的推力也起着关键作用。由于经济的发展,生存工资在不断地增长,若扣除生存费用增长的因素,农业部门劳动力年平均实际工资水平上升还是很缓慢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跃升,因此从转折点意义上看,中国经济虽然越过了短缺点,但没有迹象表征中国经济正在靠近商业化点。
(四)工资差别的变化(准则四)
非熟练工人和熟练工人工资的比例,在这里是农业部门的实际工资和农村劳动力可转移部门的实际工资比例。这里选取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转移部门的工资作为熟练工人的工资,是根据托达罗(1969)提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依靠两个条件:一是城乡真实收入的差距;二是获取城市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显然不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渠道,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是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图 3是农业部门年平均实际工资和农村劳动力可转移部门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2000年前这一比率一直在下降,从 1990年的 0.47下降到 2000年的 0.26;2000年以后,这一比率在 0.25附近波动。这表明, 2000年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无限供给的状况,导致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因此这一部门的工资水平一直很低,且没有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