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这是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歌曲,一定程度上,该作品也反映出了《水浒》这部小说的思想主旨。《水浒》创作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不过,在历史上争议很大,并多次被朝廷列为禁书。
近日,有网友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建议,称《水浒》为“毒小说”,建议在中学课文中删除相关内容,其理由:《水浒》书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无辜,作者心理极其阴暗变态,给武松、李逵、宋江这些人渣安排善终,等等。
对于《水浒》内容能被选入教材,浙江省教育厅也给予了回应:第一,《水浒》文学价值巨大。第二,《水浒》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第三,《水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这其实是前面两点的延伸。
对于《水浒》该不该滚出教材,扔进垃圾桶里?该网友可能是多虑了,文学毕竟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也不能是纪实历史,可以采用夸张、虚构等手法进行创作,《水浒》相比于那些赞颂太平盛世的作品(比如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之类)更具有可读性、批判性、教育性。如果一昧诅咒“孙二娘人肉包子”恶心、置疑“武松打老虎”真实性、数落“潘金莲与西门庆”影响后人婚恋情感观等,是非常不可取的。
古人的作品是好是坏,任凭后人说,“精华”和“糟粕”我们也可以取舍。纵观当今文化,小编不见有人能写出《水浒》一样作如优秀作品,多少“大作家”、“大文豪”也不会是哗众取宠,图名求利,写些鸡毛蒜皮、“黄瓜不是吃的”之类的文章,拍戏的也是翻来覆去拍些什么宫廷剧、美人计,真不知道是在歌颂什么,主导什么精神文化,枯燥无味而且还令人恶心,相反,每一次读《水浒》等古典文学,总让人深思,总让人耳目一新。今人与其鼓噪古人、抄袭古人、拾人牙慧,有本事不如自己创作些优秀作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