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成年人的世界喜欢计较利益得失,往往会做利益最大化的抉择。就算孩子结交朋友,他们也要看对方是不是“好”孩子,常常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挂在嘴边。如果对方是所谓的“坏”孩子,就会出手干涉孩子的社交。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世界就是干净的、单纯的,他们不懂得计较得失,也不懂世俗的“好”与“坏”。他们觉得只要能够玩得来,就一定是好朋友,而成年人缺少的恰恰是孩子这般不计较得失的心态。
当然,巴里太太对安妮发生改观,不仅仅是因为安妮解救了明妮.梅,更是因为安妮使她看到了成年人正在流失的纯真。
故事的最后,安妮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女王学院的奖学金,这笔钱足以支付她读大学的学费。但是,安妮最终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因为银行*导致马修和马瑞拉的存款化为乌有,而马修因此心脏病发作死亡,马瑞拉不得不卖掉绿山墙的农庄来支付安妮读大学的生活费。
可是,安妮不愿马瑞拉卖掉农庄,不愿意搬离绿山墙,她最后决定放弃念大学的机会。她对马瑞拉说:“你为我付出了这么多,马瑞拉,你当然不该认为我会在你困难的时把你一个人丢下来的。”于是,安妮回到绿山墙当教师,陪伴马瑞拉度过晚年。
虽然安妮暂时放弃了念大学的机会,但是她打算自学大学课程。因为她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能被小镇闭塞的环境限制自己的视野。安妮改变了理想的目标,这表明她正走向成熟。如卡尔.桑德堡所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虽然去向不明,但我已经上路了。”
《绿山墙的安妮》这部小说完美地演绎了安妮的成长轨迹——从孩童的无知状态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成熟女性。安妮的形象始终吸引着众多少女的地方,就是她在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从迷茫、天真到认识自己,变得成熟的过程。
我们的成长历程又何曾不是这样呢?从稚嫩到成熟,一点点地成长。只是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失了本性中的天真、率性,变得复杂、犀利。而《绿山墙的安妮》这部小说最可贵的地方,在于用儿童这面镜子映射出成年人世界的荒诞与悖论,让人重新反观人生、反观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