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孝的故事梗概,24孝内容简要概括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31 14:40:01

说到“孝”,“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二十四孝”诞生于元代,元代郭守正将二十四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

24孝的故事梗概,24孝内容简要概括(1)

“二十四孝”的故事涉及的人物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唐宋,每个故事必定耸人听闻。首先不说“二十四孝”故事的真实性,是否经过考证,只是说对“二十四孝”的感受评判已经是众说纷纭。近现代文学家鲁迅就说过对“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的不解和反感。感受和评判之所以有不同,是因为时代变化的原因。“二十四孝”里的“孝”如果仅仅从故事本身来,所谓的“孝”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不是发自于内心。

比如“郭巨埋儿”的故事,这也是鲁迅特别指出而批判的。这个故事出自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郭巨为了孝顺母亲,因家贫为了不让自己儿子分母亲的食物,所以准备和妻子一起把儿子埋了,以免儿子再从自己母亲那儿分食物。就在挖坑埋儿子的时候,挖出了黄金一釜,是上天所赐。这样郭巨不用埋掉儿子也能孝顺母亲了。

24孝的故事梗概,24孝内容简要概括(2)

其实郭巨并没不是贫困的家庭,父亲早年而丧,郭巨的两个弟弟要求分家。具体过程没写,就是两千万家资平分给两个弟弟,郭巨自己独自奉养母亲。郭巨并没有为母亲挣取利益,也没有为了奉养母亲积极想办法,只是想着节省开支,所以要把儿子埋了。如果说不奉养母亲是罪恶的,那么亲手*子也同样是罪恶的。

“二十四孝”以“孝”为主题。“孝”是亘古不变的美德,但什么是“孝”?“二十四孝”里说的“孝”是否是“孝”?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封建时代的唐宋,中间有几千年的时间,中间社会的发展变化不异于翻天覆地,思想变化也必定巨变不断。“二十四孝”里那些散落在各朝各代、各种典籍里的故事也许在当时并没有被认为是“孝”,只是在元代郭守正编辑的时候把郭巨归为孝道之列。原来收录在《搜神记》中,《搜神记》是本“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记录的是神鬼异事,主要都是传说。

24孝的故事梗概,24孝内容简要概括(3)

“二十四孝”故事的发生有其原来存在的社会背景,元代郭守正把这些故事编辑在一起,名之为“孝”也有他这么做的社会背景。如果单纯论“孝”总还是觉得《论语》里孔子几处讲到“孝”时更贴近于人的内心,更真实,更能让人透彻明白什么是“孝”。

《论语*为政第二》中有五个人向孔子问“孝”。这五个人里有三个是孔子的学生:樊迟、子游、子夏。另外两个是“孟懿子”和“孟武伯”,这两个人是一对父子:“孟懿子”是鲁国大夫,姬姓孟孙氏,谥号“懿”,是战国思想家“孟子”的六世祖。“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孟懿子”为什么要向孔子问“孝”?因为这是他父亲孟僖子临终的吩咐。

孟僖子是一个很看重“礼”的人。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