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伴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存折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很多银行不再提供存折,而只提供对账单。不过,还是有很多老年人依然怀念和习惯那个使用存折的年代。
接轨国际:全民“刷卡”时代到来
03
时间行至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人的刷卡支付时代渐行渐近。
“信用卡”算是泊来品,20世纪70年代,信用卡支付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普及应用。1976年Visa完成了更名,MasterCard在1979年已启用,而此时的国人,对“信用卡”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在1979年,来华的国外客商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国外广泛使用的信用卡无法在中国进行支付。因此在1979年8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代理东美信用卡业务协议,并在广交会上开始办理信用卡受理业务,这种当时十分先进的支付方式也随之进入中国。而从1980年开始,中国银行主要分行陆续与国外银行和信用卡组织签约,并与多个商家建立特约商户关系,使国外信用卡在中国可以直接刷卡消费。
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张信用卡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银行珠海分行一位员工赴香港探亲时,对香港使用信用卡支付结算方式进行了考察,并将相关资料带回珠海。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
不过这张卡还不算是“真正”的信用卡,只能被称为“准贷记卡”:消费者使用时须预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账户内备用金余额不足时,持卡人才可在发卡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消费,且每次刷卡前需打电话到银行核实信息。而中银卡的发行,对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后其他银行也开始发行自主品牌的信用卡。
1995年广发银行参照国外信用卡标准发行了第一张人民币贷记卡,开创了我国信用卡发展的新时代。
在上世纪90年代,多个银行已经发行了自主品牌的信用卡,但是由于国内银行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不能跨行刷卡,早期大型商户都存在着“一个收银柜台摆放了多家银行POS机”的“壮观”现象,为收银员增添了刷卡的麻烦。在这种背景下,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而其关键点之一就是银行卡“联网通用”。而伴随着“金卡工程”逐步深入,全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也应运而生。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在上海成立,并推广普及银联卡。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
时至今日,银行卡支付已经非常普及。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9.78亿张,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5.72张。